“大人!那个营造法式,就是一种造船模子,是造船的形制和规矩。每一种船型,都有着固定的成法,也有着传承法式的口诀…呃…您不明白?怎么说呢,每一种船型,它有固定的形制,但没有固定的尺寸。所以船匠们背营造的法式,背得不是具体多长多宽,而是其中的部件比例,是那个几成比上几成…”
“啊!大人恕罪,小的口拙,还是说的不清楚,我们就说艘遮洋船吧!…这种海船的营造法式,是上国大明传给我们的。我和几个船匠一起,参与了这艘船的建造,也背熟了营造法式的…”
“您问具体怎么建?呃,这么说吧,建船之前,得先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所有的营造法式,都有一把尺子!尺子!…用这把尺子的长度,和背熟的法式口诀,也就是和其他部件的比例,来确定船上各处的规格和用料…而这把尺子,就是整船的龙骨!”
阳光灿烂,海船在大洋上航行,四处是茫茫的水天,北方是隐约的岛链。船匠金善树伏跪在地上,恭敬行了礼。然后,他站起身来,先是小心翼翼的讲解比划。只是双方的语言并不通畅,更多的需要靠手势和动作。
看着一脸和善、连连点头的祭司大人,金善树声音渐渐变大,比划也更加起劲了。他只要讲到从事了二十年的造船,平日里畏畏缩缩的模样,就消失不见。而此刻,看他眼中洋溢出的自信神采,看着他微微挺起的胸膛,就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
“主神见证!您看我的脚步!数我的步数!…一二三…十五!…从船头到船尾,是整整十五步!十五步,就是这艘船的龙骨,是这艘船的尺子!”
“十五步的龙骨?…造船的尺子?…”
博识者米基眨了眨眼睛,脸上若有所思。这些西海部族所用的“步”,竟然和陛下神启的尺度一样,大约是两脚各走一次,在一米三左右。而十五步的龙骨,就是大约20米长,其实和长船的长度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东亚造船计算的“料”,是明确的体积单位。每一百料的排水体积,大约在30-40吨。而这艘两百料的遮洋船,载重大约在70-80吨之间。
“大人!按照遮洋海船的营造法式,龙骨为尺,接着确定三根桅杆。中间主桅杆应比龙骨长度略少,记十中取八,便是十二步长(15.6米)。而船头桅杆,则为主桅杆三中取二,即八步长(10.4米),倾斜向前。至于船尾桅杆,为中间主桅杆的一半,则为六步长(7.8米),倾斜向后…”
“呃,您问为啥前桅向前,后桅向后…应该是为了斜着些,借风调帆,与主桅杆配合?…您看,朴帆匠也在点头的,那就是了!…”
说到这里,船匠金善树看着有些困惑的博识者米基,想了一会,就伸出右手手掌。接着,他扣住大拇指和无名指,竖起其余三根手指,给众人看。而看到这一幕,僧兵渡边心中一抽,感觉左手献祭的断指,又在隐隐作痛了。
“大人,您看!这食指就是前桅,中指就是主桅,而小指则是后桅!它们伸直倾斜的长度和角度,就大约是这桅杆该造出来的样子…您问为啥?当年老师傅教我们,就是这样教,让我们这样记的!…”
“主神萝卜庇佑!…那个确定三桅后,再用桅杆来确定帆宽。这三面风帆横着的宽度,都绝不能长于中桅杆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都在四步宽(5.2米)以下,高度则与桅杆相同…您问为啥?因为三面船帆合在一起,不能比龙骨长啊!这船上的都是纵帆,前后船帆转向的时候,可不能互相碰到影响了…”
“至于船身的最大宽度,则是龙骨长度的三中取一,即五步(6.5米)。而船底的形状,也有说法,叫‘上面平着像个横,”
船匠金善树比划着刀刃的样子,讲述着中式帆船中宋代成熟的“V形船底”。而这样设计船身的结果,不仅航行极速,还能在船底自然加固,抵抗海上的风浪。当然,这样深“V”的船底,也就让船只的吃水很深。
“船体的高度,甲板以下,是龙骨长度的四中取一,在这艘船就是…呃,三步半再多一半高(5米),吃水通常在两步(2.6米)左右…”
“什么?甲板以下,船高接近四步?比长船多出一半来…那岂不是能装十多万斤?…”
听懂了船匠的话后,博识者米基面露惊讶。他打量了这艘用料极为普通,但设计极为先进的海船,脸上露出期待与向往。
这种海船的设计,船身高度竟然是船身长度的四分之一,确实比王国扁长的桨帆长船,要能装许多。而它借助风力航行,速度又快,所需要的船员又少,需要准备的食水也少…与桨帆长船相比,这可是更为快捷、更适合近海的航行海船啊!…
“大人!这是两百多料的遮洋船,能装两个立方丈稍多…船底虽然有三步半再多一半,但底下的船舱,是水密的隔舱。一节一节隔开的,能装的其实稍微少一些,大约也就三步…”
“啊?金船匠,你刚才说什么?船舱分割出来的,一块一块的?密封的,木板格子?…那有什么用?”
“呃!…大人,那是水密的隔舱!是隔断的木板格子,是为了防止漏水的!船撞破的时候,如果实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