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埋伏别吃太多饭(2 / 3)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087 字 2023-07-23

下,走了两步,旋即又转了回来,说道:“……另有一事,颇为蹊跷……之前使君也有交代……这城头血战,兵刃自然损毁颇多,但是这两日来,丁壮送来修补的却比前两日少了一些……”

本来太史慈是四平八稳的坐着,但是听到了大匠的话语,略微思索一下,立刻神情肃穆的低声对大匠说道:“莫大声张扬,且细细说来!”

太史慈虽然是武将,但是心思也并不粗糙,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公车奏章一事逃亡辽东了,徐庶留他在城中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让其来批复审核各个从曹之事的,而是要借太史慈之手,来消除城中的隐患。

多少坚城,并不是城郭损坏,也是不兵卒短缺而陷落,而是里应外合被破城的。临晋原本就是左冯翊的治所,这城中繁杂人等,那有可能一时半会之间全数排查清楚?

再加上呼厨泉兵锋来临的时候,城中又进了不少避难的民众,其中有没有些心怀叵测之辈也不好说。

因此就算是城头上的战斗再激烈,徐庶都没有动用太史慈,因为不管是徐庶,还是太史慈,都知道,只有让城中的隐患暴露出来,并且彻底消除之后,才能真正让人安心。

这几天,太史慈坐镇府衙之内,头疼烦躁的,并非接连不断的琐碎事务,而是这城中的隐患,没有任何的苗头,一时之间让太史慈颇为纠结。

接连几天,城中虽然有些脏乱,但是多少还是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并未有什么的不良的苗头,也未见到有什么搅乱的企图,就算是偶尔争斗,也不过是难民之间的个别人在斗殴而已,连兵卒都不用出动,几个巡查衙役便都制止了。

会不会是徐庶和自己多虑了?

会不会城中原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血肉沙场之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太史慈,心中总是觉得有些不安稳,要说关中郑氏反叛,都能联合了呼厨泉南下,却不再临晋城中做些布置,这如何能让人相信?

因此当城中大匠禀报说兵刃减少之后,太史慈心中立刻一动,意识到这是混进了城中的奸细所为,立刻重视起来。原因很简单,在汉代,城中居民都是有户籍登记的,可能会有些兵刃的更是平日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安平坊。

安平坊不仅在内有其家丁巡逻,就连外面都有徐庶和太史慈的人在日夜盯着,安平坊之内的十余名大户人家也有些在徐庶手下出仕的,未必全数都会被郑氏收买,因此更是清楚这些要害关系,但凡有些风吹草动,见到了闲杂人等,都是第一时间联系府衙,将自己摘除出来。

所以安平坊之内虽然有家丁有兵刃,但是反而被监视的最严,稍有些动静,城中留下的一队兵马立刻赶到,根本动弹不得。

反倒是呼厨泉来临之前,涌进了临晋城中的这一波难民,因为一来没有时间排查身份,二来这些民众逃难,也未必各个都能将证明自己的过所带在身边,难道将这些少了身份的都抓起来不成?

但是有一点,徐庶和太史慈都知道,就是这些难民虽然可以混进城,但是肯定不可能随身携带兵刃的,所以要么就是去藏匿兵刃的地点去取,要么就是偷守城兵卒的兵器,反正战端一开,自然会有些混乱,尤其是有那些伤亡的兵卒,当然就有掉落的兵刃……

眼下看来,这些人便选了偷取的方式。

当然,也有可能是安平坊周边巡查得太严,使得无法从安平坊当中取得之前藏匿起来的兵刃……

虽然送来修理的兵刃,一般都是些有些损坏的,但是有点豁口的战刀,又或是木柄折断的长枪,只要稍微整理一下,便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了,谁能说有豁口的战刀就砍不死人了?

送走大匠之后,太史慈立刻叫来了城中的负责巡检的铁钩子。

铁钩子姓铁,具体原本叫什么,就连他自己都忘了,至于叫钩子,因为他右前臂上装了个铁钩子,又姓铁,因此就干脆叫铁钩子了。他原本是骑兵斥候,后来在征西对鲜卑战役当中,被鲜卑人砍去了右手小前臂,仗着身体强健,侥幸挺过了感染期存活下来,便退役了当了地方的巡检,然后随着征西的步伐,也从并北到了关中,从一个巡检的小队长变成了一个城池的治安负责人。

包括铁钩子在内的大部分城中巡检,都是一路跟着斐潜从并北打过来的,自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最起码铁钩子还记得征西将军斐潜当年还亲手给铁钩子帮过绷带……

或许是铁钩子吹嘘的,但是至少说明一点,铁钩子等人的忠诚度,比起一般的兵卒来说,要好上不少。

铁钩子做过斥候,而斥候的要求便是,胆大心细,目光敏锐,要从蛛丝马迹当中判断出兵卒的走向和数目等等,粗心大意的家伙是干不了斥候的,因此从斥候转职成为巡检,除了在文化课上有些难度之外,其他的问题都不大。

铁钩子一来,听闻此事,立刻皱起了眉头,琢磨片刻说道:“城中流民极多,巷子街道上都是,而且这几日募集丁壮也是不少,这排查起来……要不在城门处暗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