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为止。 “第三个传统节日到了的时候,人们都种瓜点豆植树了。”小黑提示了一句,接着往下说。 弟弟小红马上脱口而出:“我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的习俗有踏青、祭祖、扫墓,插柳,放风筝,吃青团子。” “我们除了要给老祖宗扫墓,还不要忘了当年打天下的革命先烈,给烈士们扫墓。”小黑沉着脸,望了望樱花岩。“听说那岩洞外面的樱花就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可惜,现在错过了花季。我们只能在心里祭奠烈士的亡灵。” “我们动手在樱花岩外面立一块革命烈士纪念碑吧!”田小禾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家采纳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池背出了杜牧的诗句。 “第四个传统节日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呢?”小黑承接着往下说。 话音刚落,“一条龙”陆台一抢着说:“我知道是纪念屈原,他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在汨罗江含冤负屈投江自尽。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插艾叶,挂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 “我还记得许仙喝了雄黄酒后,喷出酒气,让白娘子显出原形,变作千年蛇妖,怪吓人的。”“圆规”陆台归趁机插上了话。 “在家门口插艾叶,挂菖蒲,还有喝雄黄酒或者喷洒雄黄酒,都是为了驱魔避邪气的。”小禾接过话茬,补充了一句。 “诗句呢?”小黑问道,见大家没有应答,只好自己吟道:“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伙伴们也跟着吟读了三遍。 “今天就是第五个传统节日——”小黑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大伙儿异口同声地答道:“中秋节!” 小池像在学校教室里课堂上那样,举手站起来回答道:“我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赏桂花,饮桂花酒,吃桂花糕。” “好哇!中学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一大半了。”小黑鼓励小池道。“诗句呢?” “这我还没学呀!”小池含羞地笑着坐了下来。 “小学教科书上没有学到的,还可以向生活中学习,向课外书学习,甚至找中学教材进行超前学习呀!关键是要有走在时间前面的超前意识啊!”小黑举目远眺,发现牛儿慢慢地爬上了南面的山坡,那里草叶一片青翠,覆盖了土壤,没有树木,一览无余。 “诗句有‘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小禾说了出来。 小池跟着念了一两遍,急着说:“我即使背得了,也不会写其中的字呀!” “那你回去借我的《葵花宝典》再温习一下吧!”小黑瞥了一眼小池。 “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算不算?”“一条龙”陆台一说:“我听我奶奶教我读过,还解释了意思——只要亲人健康平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远隔千里万里之外,也能共同欣赏同一轮月亮。” “得了,又想你那效忠党国的亲爷爷啦!”小禾话语中含沙射影,刺得“双胞胎”兄弟激愤起来。 “亲情是永恒的,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嘛!”“圆规”陆台归大声嚷起来。 “一条龙”陆台一也愤慨地叫道:“难道亲情能够割舍吗?这种思念能够割得断吗?” “别争吵了!”小池急切地说:“我要是考不上初中,全怪你们!到时候,我告诉我妈妈,骂死你们!” 大伙儿又迅速安静下来。 小黑接着往下说:“第六个传统节日又叫敬老节。” “不就是重阳节吗?”弟弟小红说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这两句体现了节日特点。”小黑肯定了弟弟的回答。 “还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小禾紧跟着念了出来。 “作者是谁?”小黑问道。 “田园诗人陶渊明呗!”小禾摇头晃脑地念叨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爱菊的不就是陶潜先生吗?” “弄错了!”小黑赶紧给他指正道:“你混淆了,这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唐朝孟浩然《过故人庄》里面的诗句。” “哦,还是小黑你最厉害哟!”小禾打了一下拱手。“在下佩服,佩服!”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采菊,饮菊花酒,喝菊花茶。”小红进行了一下归结。 “菊花在日本只供皇族的庭院里栽种,有菊花的衣服只配皇家穿着。”小黑拓展了题外话。“连伟人毛爷爷也挚爱菊花,把中南海里面自己的书房都命名为‘菊香书屋’。” “将来我要是结婚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