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的时代(3 / 4)

年的了……

别人担心菊厂反噬,是因为兔子无法与狼共舞。

但是他们可不是兔子……

高媛这段话,不仅是对己方技术的强大信心,同样也表达了双方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态度。

这段时间交流下来,余总对己方赞叹不已,她高媛同样也是对菊厂钦佩不已。

菊厂的强大,撇开所谓的领导人战略、时代背景,其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优势!

没有上市之名,却有上市之实!

菊厂名为私企,但是在2017年年底,就有大概8万名内部股东,这个股东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股东数量了。

从融资角度看,它虽然没有上市,但随时可以从内部股东融资,成本低廉而又高效。

低廉体现在其融资不需要所谓投行做功课,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支付承销费用,不需要路演,也就意味着公司节省了大量的上市成本。

而高效则体现在,融资不需要提前召开股东大会、不需要某所审批、也不需要某会的批准。

只要看看大A上市公司从董事会公布融资方案,到最后实施的时间跨度,就会明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反观菊厂,只要董事会决定扩张股本,那么,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出邀请即可,剩下的就是等待认购、缴款。

低廉又高效的股权融资,又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利息支出。

同理,内部股东退出时,公司又会按照最新净资产来进行回购“股票”,因为菊厂一直是盈利的,每股净资产也是逐年递增的,长期看,持股的员工也享受到了公司的发展红利。

既达到了低成本融资的目的,又将公司发展红利赋予所有员工,彻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这套先进的管理制度,足够让任何企业家为止赞叹。

在高媛看来,菊厂的成功,将形成一个榜样的效果,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效仿菊厂的企业制度。

当然了,又有哪些老板不喜欢独享利润呢?

要是股权都分配出去了,哪儿还有资本家什么事。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老板明明都知道菊厂制度的优越性,却少有效仿者的原因。

不论是资本家,还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贵阶层,其实都不愿意看到大量菊厂模式的诞生。

因为这意味着,财富的聚集效应被大大的减弱了!

但从竞争力的角度,那些股权集中的落后传统企业,却又始终被股权平均主义所带来的恐惧所笼罩……

他们也想过反抗,想过百试不爽的“抄作业”。

可某些企业光嘴上说着学习菊厂的奋斗精神、狼性和加班文化,在给员工待遇上,给员工股权上,却始终吝啬的一批。

学皮不学骨,最后学了个四不像……

“高董的气魄实在是令人钦佩!”余总听出了高媛的言外之意,脸上笑意更浓。

然而下一刻却听高媛话锋一转,笑意盈盈道。

“不过既然余总说,贵方打算削减跟我方重叠领域的支出,那么我有个提议,由我方接收贵方软件部门的多余技术人员。

实不相瞒,我们最近业务扩张速度太快,人手严重不足。

我们愿意在贵公司员工薪资的原本基础上,再加20%,将他们并入我们的技术部门,您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呃……”

余总脸色一囧。

好家伙,你这是打蛇随棍上,还惦记上我们公司的人才来了……

我是说我们短期内赶不上,可也没说直接就举白旗投降了啊!

五年赶不上,咱可以试试十年磨一剑嘛!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技术人才,现在你一句话就要全部挖走?

大家熟归熟,这个要求等于是让自己割肉啊!

答应吧肉痛,不答应吧……你是不是还惦记着在这些领域跟我竞争?

那刚刚自己那番表态岂不是当场打脸?

余总心中暗暗叫苦,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高董可不是好忽悠的,见缝插针的本事,那真是一点也不吃亏啊……

“呵呵!也就是个不成熟的提议,要是余总觉得不妥,就当我刚刚没说过吧。”高媛笑道。

她自然知道,想一句话挖走菊厂的这些核心研发人才根本不可能。

哪怕双方现在是战略同盟。

不过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这个……”见高媛一副失望的表情,余总有些尴尬。

这时高媛身后的唐芸突然开口道。

“高董,我也是做人力的,知道一个公司的科研人才有多宝贵,您刚刚这个要求确实是有些不妥。

不过余总,据我所知贵公司有个‘奋斗者协议’,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员工离职。

我们也确实求才若渴,您看……”

所谓的“奋斗者协议”,就是业界大名鼎鼎的“35岁毕业协议”了。

此协议曾经备受外界诟病,认为这是菊厂卸磨杀驴,甚至衍生出了类似“35岁失业魔咒”这样的大龄焦虑。

政策一出,菊厂内部员工据说也是一片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