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谍报之王(下)(1 / 2)

见到房俊去兴奋的翻阅那些堆积如山的情报报备,李君羡摇了摇头,说道“乱七八糟的,没有一样有用的线索。而且就算有,这么多情报之中,谁能把有用的那一条找出来”

这话说的没错,成千上万条信息之中,想要找出有用的那一条,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李崇真不说话,但神情很是赞同李君羡。

只是看着这些信息就让人头晕眼花,怎么找

房俊却信心十足。

“我听过一个说法,大概意思,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

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到底正不正确没有人知道,但是很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起码从理论上来说是站得住脚的。

每个人都有亲人,有朋友,有同窗,有同僚,以这些人作为基数,再去追索他们每一个人的亲人、培养、同窗、同僚这将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六次方之后,地球上五十几亿的人口便会囊括其中。

这样的推断也许不够科学和严谨,其中可能发生重复的情形没有考虑进去,但这对理解六度空间来说,已经足够了。

六度空间的结论也说明指数运算是一种可怕的运算,因为每个人的身边的人最少也不会低于五十个,以五十作为基数,轻轻松松就能超过十几亿。

在印度,有一个关于汉诺塔的传说在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汉诺塔。有一个僧侣不停移动这些金片,他们被要求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在大片上面。据说,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概针上时,世界将会灭亡。

那么,真的会灭亡吗

答案是肯定的

汉诺塔问题是一道典型递归调用,但谁也不敢把层数设计为64,因为运行的时间太长,如果无法退出,电脑将会死机。这个问题的结果约是2的64次方,如果每次移动移动需要1秒,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00多亿年,比地球寿命还长

房俊当然不需要去找出来那么多人,整个长安城才几个人

他吩咐值房的书吏,将三面墙壁全部清空,悬挂上宣纸,然后命书吏们以情报信息上的人名为检索,每一个嫌疑人的情报都记录在名字下面。

值房里乱作一团。

李君羡觉得房俊就是在胡闹,他可是太清楚这位胡闹的本事,该不会是闲着无聊,反正也不能回家,就可着劲儿的折腾这些书吏吧

李崇真仍旧是一副冰块儿脸,看不出心里上面想法。

反正两人都未阻止。

既然一团乱麻毫无头绪,死马全当活马医吧

房俊看着书吏乱成一团,继续灌输超现代知识“不要认为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没用,其实所有的答案都在这里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个办法把他找出来而已。”

李崇真面无表情,认为这句是废话。

李君羡唉声叹气,他完全不想说话

房俊自顾自说道“刚才教了你们六度空间,那么接下来,本官再教你们一项超越时代的新技术大数据何谓大数据呢顾名思义,就是海量的信息”

李君羡咧咧嘴“百骑派出去一百多名人员,发动了超过五十名密谍,盘问了不下于两百多人,得到了几千份情报,确实如你所说,这数据,真的很大可就这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能有什么用”

房俊呵呵一笑“那时你不懂的方法”

“就是这个笨的要死的法子”李君羡瞅瞅忙成狗的书吏们,撇撇嘴。

“从足够多的线索中进行归纳,寻找其中规律几千条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里,哪怕只有十几条集中指向某处,甚至是某一个人,那就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了在配合六度空间的理论,那么很轻易就能找出某一些看似完全没有关联的人或者事,其实是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房俊一脸笃定。

怎么可能不笃定呢人家fbi便是通过常年监视目标,收集各种情报,从目标的日常习惯、生活习性、接触的人物中去寻找规律,最后通过信息的汇总,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大数据之法

当年fbi的叛徒斯诺登可是爆料了老东家的很多秘密,这种最普遍的信息收集方式根本都不能称之为秘密

其实所谓的大数据之法,核心很简单,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一切都拿事实数据说话

如此先进的方法,在一千五百年的唐朝,于一个不足百万人的城市里去寻找一些注定会存在的线索,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