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新人(三)(1 / 4)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近两年来最大的大事了。

在场所有翰林院成员,甚至包括角落里的小内侍,俱都本能地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唯恐被迁怒。

一本折子念完,当秦放鹤最后一个字的余音消散在空气中,现场一片死寂,只有远处的蝉鸣隐约传来。

他微微垂眸看向天元帝,等待下一步指示。

哪怕身为一地总督,确实有这个权力,也确实事出有因,但先斩后奏,杀的还是皇商,若有人就此做文章,也足够苗瑞喝一壶。

这是他的二师伯,说不担心是假的。

但很遗憾,这几年天元帝的涵养功夫越加炉火纯青,既没有表现出愤怒,也没有喜悦。

从他脸上,秦放鹤看不出任何情绪。

良久,才见天元帝飞快地拨弄几下白玉莲花手串,朝他抬了抬下巴。

秦放鹤心领神会,迅速将折子打开,摆到他面前。又顺手拿起毛笔,往砚台中蘸足了朱砂,左右均匀之后,再往边缘刮一刮,确保稍后书写既字迹清晰,又不至于胡乱滴淌。

天元帝接过毛笔,面无表情往折子上写下铁画银钩三个大字,“杀得好。”

身为一方封疆大吏,确实该谨小慎微,不能滥用职权,但也有杀伐决断的气魄,该担事儿的时候就得跳出来担着。

不然前怕狼,后怕虎,朝廷给你高官厚禄何用?

秦放鹤见了,自从开始念折子提的那口气,终于放下了。

很好。

“拟旨,”天元帝将毛笔随手一丢,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地上走了几步,“云贵总督苗瑞处事果决,可堪嘉奖,着其彻查此事,如有顽抗者,五品以下,准其先斩而后奏。”

桌边的修撰立刻提起笔,一气呵成。

然而秦放鹤并不敢完全放松,因为他还没有听到结束的意思。

果然,就见天元帝脚步一顿,又轻描淡写般来了一句,“着翰林学士隋青竹,即刻启程前往云南,协助调查此事,不得有误。”

说完,摆摆手,“连折子一道,八百里加急,立刻发回去。”

秦放鹤等人躬身领命,心中波澜涌现。

又点了隋青竹,就证明陛下果然不放心完全将大权交给苗瑞,是单纯的不信任吗?

云南的事一出,后面再有什么折子也都是小巫见大巫,未有波澜。

稍后众人换班,往翰林院走的路上,金晖忽轻声对秦放鹤道:“陛下这一二年用人越发……”

他没有说完,但秦放鹤神奇地听懂了未尽之意:越发神鬼莫测。

秦放鹤脚步不停,神色平静,“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可以胡乱揣测的,金编修,慎言。”

金晖并不以为意,轻笑几声,随意朝他拱了拱手。

两人没有再说话,可心里却同样不平静。

皆因此事,都与他们所在的派系脱不了干系……

回到

翰林院后,秦放鹤朝汪淙使了个眼色,稍后午休时二人便找了个借口走到无人处,飞快交换信息。

折子要先过一遍内阁的手,所以董春应该凌晨就知道了,到了现在,汪扶风等人也应该知道了,倒不必特意通知。

汪淙听罢,神色凝重,“陛下是对二师伯起疑心了吗?”

若果然如此,哪怕有夸奖在前,也实在算不得什么好消息。

秦放鹤微微摇头,“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未必是出于疑心。”

汪淙一怔,飞快地在心里过了几个来回,缓缓吐了口气,“你说的有些道理。”

云贵总督本就统揽一方军政大权,且地处偏远,又与邻国接壤,说得不好听一点,但凡起了异心,朝廷都很难约束,所以历来非皇帝心腹不可为。

二师伯既然被点了这个位置,说明在陛下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不然之前也不会夸。

但为什么要加一个隋青竹,又为什么偏偏是隋青竹?

秦放鹤幽幽道:“权力太大了……”

随着那道旨意一下,苗瑞手里就等于有了尚方宝剑,权势大增,这样的封疆大吏,无论对朝廷还是对皇帝个人而言,都是非常客观的威胁。

这种处境与臣子本人是否忠诚毫无关系。

哪怕他确实忠君体国,但是当权势威望累加到这个地步,外人必然生出忌惮之心,这是一种本能。

但偏偏要办此事,就不得不给他权力。

可人心是经不起诱惑的,显然天元帝也不想拿这玩意儿来考验眼下需要重用的臣子,所以直接上了一个双保险。

“那隋青竹,”汪淙前几年一直在江南,消息终究不如秦放鹤灵通,“可有什么过人之处?”

秦放鹤闻言,笑了声,“确实有。”

他走了几步,“师兄应该知道我的人缘很好吧?”

汪淙也笑了,“原来如此。”

说罢,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深夜。

天元帝没当着众人的面发火,可晚间去皇后那边用膳时却忍不住发飙了。

“……都在算计,算计着朕手里这点权力,算计着他们能得到什么……一派的蝇营狗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