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想不想走(1 / 2)

有一种走叫其实不想走,长安就是这天底下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往长安,很多人宁愿在长安做一个乞丐都不愿意离开。

李治从小生活在皇宫,长安对别人来说是大唐的都城,对他来说就是故乡;长安是别人向往的远方,是他难离的故土;别人的理想在长安,他的乡井在长安。

封地,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封住了的土地,有谁愿意放弃繁花似锦的长安,跑到偏僻的封地上去画地为牢?

对于成年的皇子来说,封地完全就是不得不去,没有人真的愿意去。

李佑当初为了不去封地,在长安装病两年多,最后是因为盗窃军械司的武器失败,把自己硬给逼走了。

李佑若不是去了封地,在长安再怎么作,也未必能把自己给送上绝路,毕竟他在长安他不敢起造反的念头,他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是真敢搞宫变,他最多是敢胡闹,不敢动真格的。

李恪当初想去封地,是因为眼见着夺嫡大战要起明火了,他怕引火烧身,才不得不赶紧离开政治的漩涡。

他到了吴地是躲不完的明枪暗箭,后来皇帝给他换了个地方,他睡觉都得灯火通明的,床的一周站满了人,不然觉都不敢睡。

在长安再怎么,他也不用谨慎到那么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封地若是甘心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还好,但凡有点志气都会活得很痛苦。

在封地只有协理权,没有治理权,地方上的大小事务你只能是看着,唯一的特权是在地方官出了大问题而百姓惧不敢言的时候,你有能力写封信直达天听。

皇帝一时冲动发了个家有伤残人士便可免全家的赋税的诏令,李恪有意阻诏,使得所有的地方官都上表参他。

封地发了洪水,为了给百姓把粮价稳定住,他搭了许多的钱,高价从外地买粮回来低价卖,干这样的好事还得偷偷摸摸的,搞得百姓砸王府的大门,跳着脚地骂他。

打个猎,马踏了青苗,立刻有人上表弹劾他,一点小事被削。

桩桩件件都说明封地的日子不好过,想做事是放不开手脚的,不想做事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做一辈子的笼中之鸟,尽管是金笼子,会开心吗?

别人李泰不了解,李治他能不了解吗?李世民东征之前就赶李治去封地,李治死活不肯走,李泰绞尽脑汁地替他求情。

李泰不知道他怎么会突然想去封地了,是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听了谁的鬼话?抑或是在试探自己的想法?

李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并没有出声,既没有问他什么,也没有劝他什么。

李治心里忽然有点难过,以为二哥会骂自己,以为二哥会拦自己,没想到二哥一点反应没有,貌似是并不在意自己的去留。

“二哥”李治故意满脸笑容地看着李泰:“你说我去哪里比较好呢?”

李治的封地很多,他笑呵呵地让李泰帮他挑一个,他想看看二哥会替他挑哪个地方,是近些的还是远些的,是富庶些的还是贫瘠些的。

李泰也眉眼含笑地看着他,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你喜欢哪里?”

一张如沐春风的笑脸、一腔充满宠溺的声调,按理本该感动至极才对,李治的心却瞬间裹上了一层薄霜,却原来二哥一丁点挽留自己的意思都没有。

他勉强撑住脸上的笑容不变,一咧嘴角笑嘻嘻地说道:“我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地方,哪里都行,还是等阿爷回来,让阿爷随便给我指个地方吧。”

李治不在乎去哪里,他相信阿爷不会让他去太不好的地方,而且他这么做也能最大程度上令人放心,让皇帝随便给指个地方,这个随机性很强。

如果是你自己要求去某个地方,那就很令人起疑,你为什么单单要去这个地方?你是不是提前做了什么准备?

“嗯,也好。”李泰轻轻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不管在哪里,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好,只要你喜欢就好。”

吃喝玩乐、锦衣玉食就算是过得好的话,那一定能过好,可如果不是呢?

稍有点志气、稍有点理想,你就会不甘于每天无所事事地堕落,不甘又不行,这种矛盾的痛苦,一不小心就能伴随你一辈子。

“二哥说的对。”李治笑着应和了一句,便叫出府上的歌舞伎开始吹拉弹唱,又摆上各种点心瓜果,招呼大家尽情地享乐。

这些东西李泰属实提不起什么兴趣,坐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席,李治自然是跟着他一起悄悄地走出了大厅。

出了门李治刚要问李泰想去哪里,李泰抬起腿径直走向书房。

到了书房,李泰一摆手把所有的下人都给赶了出去,他也没有去主位上坐,他就站在地中间看着一脸茫然的李治。

李治见二哥脸色很凝重,不知道他是不是生了气想要教训自己,他没有害怕,反而有些期待。

他多希望二哥能像从前一样的骂自己一顿,然后挽留自己,虽然他再怎么挽留也没用,自己已经下定决心要走了。

“告诉我为什么。”李泰没有很严厉,也没有很温情,就没什么表情地盯着他,死死盯着他的眼睛。

李治刚要说话,李泰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