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城中鸡鸣(1 / 2)

长孙无忌一句话如同霜降,顿时把众人高涨的热情给浇灭了一半,上次李道宗提出要直扑平壤,就被长孙无忌给挡住了,这次他又站出来了。

李世民的老脸也拉得越来越长,无奈地叹了口气,很不耐烦地说道:“我知道你什么意思,我也不是没听你的,这不是安市攻不下来吗?”

长孙无忌才不管皇帝是什么态度,他脸色也很不善地说道:“眼前攻不下来不等于以后攻不下来,攻不下来就想办法攻。”

“你看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李世民指着帐门嚷道:“再攻不下来就该班师回朝了,你甘心就这么回去吗?”

“再打个月余不是问题,破城就是一瞬间。”

长孙无忌强压怒火,面沉似水地说道:“现在该谈论的是如何攻破安市城,而不是如何逃避!”

李世民皱着鼻子说道:“什么叫逃避?你还能说得更难听点吗?”

“城攻一半、掉头就跑,还想让我说点好听的吗?”长孙无忌转过身,扫视一圈营中众将:“你们就甘心让一个小小的安市城,在你们眼前炫武扬威吗?”

“长孙司徒此言差矣。”李道宗礼貌性地朝长孙无忌拱了拱手,说道:“打仗当从大处着眼,没必要盯着一座城较劲,我们是来打高句丽的,不是来打安市城的。”

上次李道宗没有多说,结果皇帝听了长孙无忌的话,自己苦心谋划的计策就平白地泡了汤,这次他要据理力争。

“一城一池的得失何足挂怀?打下平壤才是真正的胜利,那时莫说安市,便是整个高句丽都将灭国亡族。”

“你说的没错。”长孙无忌并不是不懂战术,他当然知道先拔乌骨后灭平壤是绝佳的计策:“但是你考虑的还是太片面了,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侥幸。”

长孙无忌昂然道:“如今建安、新城的敌兵还有十余万人,如果我们移师乌骨城,他们势必追袭我军的后路,到时腹背受敌,风险忒大。”

“兵贵神速,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经拿下乌骨城了。”李世民也不想再放弃一次良策,他说道:“若说风险,人活着就有死的风险,大限躲得过吗?”

“两害相权取其轻,攻安市最大的失败,就是保持现在的样子回长安,攻乌骨最大的风险是整个大唐都承受不起的!”

长孙无忌是真的急了,张嘴也不管什么忌讳不忌讳的了,把无忌这两个字给发挥到了极致。

他怒气冲冲地吼了起来:“陛下若是有个闪失,我拿什么脸回去见惠褒?又如何向天下苍生交待?”

李世民让他气得脸都青了,天底下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敢当面诅咒帝王?

李世民就指着他喝问:“你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扯后腿的?明明是一招好棋,就因为你不同意,良策不得实行。”

长孙无忌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道:“我扯后腿?”长孙无忌愣是被李世民给气笑了:“要不是你非要御驾亲征,现在泉盖苏文的脑袋都挂我裤腰带上了。”

“依长孙司徒之见,该当如何?”李道宗一看他们两个都动了真火,他急忙站出来转移一下话题,缓解缓解尴尬的气氛。

长孙无忌强压着心头怒火,对着李道宗语气尽量平缓地说道:“依我之见,倒不如先攻下安市,占取建安,然后再长驱直入,这才是万全之策。”

“嗯。”李道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长孙司徒所言甚有道理,臣以为可商议一番。”

李道宗既不想放弃自己的主张,又不想看着他们吵个不休,他提出可以商议一番,就是拉出个时间段来让他们缓一缓情绪。

“有什么道理?他就怕我死,朕今天就不信这个邪了。”李世民一拍桌子,怒不可遏地下令:“取道乌骨!”

“臣不敢奉命,臣这把老骨头就麻烦陛下带回长安了。”长孙无忌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决意以身赴险,臣唯一死尔。”

李世民真想一巴掌拍死长孙无忌,可又不能真的拍死他,他是一心为自己好的,多半辈子的情谊在这会儿爆发了个淋漓尽致。

满营的将官,有的是奔军功来的;有的是为大唐来的;有的是为理想来的,为荣华的、为富贵的,为什么的都有,唯一一个为保护自己而来的人就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也知道如果不听长孙无忌的,这场仗赢的面很大,这将成为他这辈子最大的功绩。

但是李世民放不下这半生的知己情,宁愿打输这场仗,他也不能真的让长孙无忌死。

长孙无忌会死吗?会!他说得出就做得到,情势所逼,就算他不想死也得死,毕竟脸面比性命重要。

“听你的!”李世民一脚把桌子踹飞了,恨恨地吼道:“都听你的!”

“谢陛下。”长孙无忌赶紧跪倒,伏身叩头。

情绪发泄完了,还得解决问题。既然定了要死攻安市城,那就必须得拿出最大的决心去攻了。

“陛下,”李道宗站出来,朝上一揖:“臣请筑土山于城东南隅,浸逼其城。”

“准奏。”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打不了多久了,胜负在此一举,多大的耗费都能舍得了。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