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名士出马,一个顶两(2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03 字 5个月前

否认。

李再怎么自大,也不可能认为方重勇会效忠于他。就算方重勇真的主动提出要效犬马之劳,李也不敢接受。

神兵利器,非有德者不可持,否则就会伤到自己。

李还知道他有几斤几两,方重勇这种敢在长安兵变的刺头,李也知道对方不会乖乖听话的。

这次李派李白来当说客,就是想问问方重勇到底想干啥,以及能不能不要冲那么靠前。

既然河北叛军已经是悬在头的利剑,同为黄河南岸的节度使,何苦要互相为难呢?

“李是太子不假,可他继位是趁着圣人不在,形同宫变,说不名正言顺。

而且永王殿下只是想知道,此番方节帅带兵屯扎曹州,究竟是为了渡河攻打河北,还是为了济州、齐州而来。”

李白一五一十的说道,并未加入自己的见解,只是陈述了永王李的想法。

无论怎么说,李都是不会承认李是名正言顺继位的,这一点除非是被人刀架脖子才会改变。

“太白兄所言有几分道理,不过某与麾下部曲,确实是为了永王殿下而来。

永王若是不承认新天子,银枪孝节军杀到历城是迟早的事。”

方重勇满口大话诈唬道。

不过虽然他是在吓唬,但逻辑却非常自洽。

银枪孝节军这点人马主动攻打河北叛军,不亚于以卵击石,想想也不可能。

李白哪怕不懂军事,却也知道这么玩非常冒险。

倒是永王李麾下军队战斗力非常一般,未必挡得住银枪孝节军精锐,有被突袭的可能。

拣柿子挑软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的。

由不得李白不信。

“方节帅,李某有句话不吐不快,还请节帅多担待些。”

李白深吸一口气说道。对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看到对方默默点头,于是壮着胆子说道:

“节帅若是攻永王,难免互有死伤。那皇甫惟明就好比渔翁,我等就好比鹬蚌。节帅若是与永王麾下强军争执不休,甚至血战沙场,那汴州谁来守呢?到时候岂不是拱手送给皇甫惟明?

退一万步说,节帅就是忠于新天子,也不是这么个忠心的法子啊。

永王与新天子毕竟是兄弟,又没有发檄文讨伐,节帅又何必非得撕破脸不可呢?

实在是不值得啊。”

李白痛心疾首的说道,他认为自己已经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了。

在他看来,方重勇就是看门狗,把汴州这地盘看好就行了,犯不着丢着家不管,到处去咬人。

李白注意到方重勇微微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似乎是把这番话听进去了。

于是他继续劝说道:“河北贼军迟早会渡河南下,方节帅也迟早要面对贼军兵锋。到时候若是有永王鼎力援助,无论是守土,还是反击,都是事半功倍。”

他见方重勇沉吟不语,似有意动,于是追问道:“节帅以为如何?”

李白的心在剧烈跳动,等待着方重勇的回答。

这次曹州之行,在李白看来,或许就是他仕途飞升的起点了。

若是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那么一定会让永王李另眼相看。

反之,若是劳而无功,只怕以后也没他什么事了。

“太白兄所言甚是,确实是真知灼见。

只是,本节帅也是有苦难言啊。”

方重勇长叹一声,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节帅掌控一方,手握兵权,不知道还有什么苦衷呢?”

李白小心翼翼的问道,感觉已经找到了此番交涉的突破口。

“我等手握兵权之人,都是被朝廷猜忌的。

本节帅若是不逼迫永王承认太子李继位名正言顺,那岂不是有投靠永王的嫌疑?

朝堂诸公会如何看待?

而今本节帅已经是把催促永王发贺文的消息散发出去了,军中精锐也都带出汴州,准备东征了。

难道朝令夕改,把说出去的话吞回去么?

如此本节帅何以服众?”

方重勇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李白无言以对,因为对方说的确实是实话。

此刻县衙大堂内安静得针尖落地可闻,方重勇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李白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看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正当李白打算说点闲话岔开话题,缓和一下气氛的时候,却是听到方重勇幽幽一叹。

“太白兄,某今日就以故人的身份给你交个底吧。

其实长安那边的情况,某也是有所耳闻。

太皇若是带兵杀回长安,当今天子能不能坐稳皇位,犹未可知。

某当初行事也是没考虑到这一点,现在骑虎难下。

只是撤回兵马实在是不可行,人无信不立啊,某实在是没法当做什么也未曾发生。

所以,能不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呢?”

方重勇姿态放得很低,甚至是用带着谦卑的语气在询问。

李白心中一紧,他虽然狂放,却也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这一波是他仕途的起点,万万不可马虎,也不能跟从前一样得意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