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建国大业之捉襟见肘(2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230 字 1个月前

以后再说。

王蕴秀听说王忠嗣自尽后,大病了一场,险些丢命。

再加上亳州那边好几个孕妇行动不便,确实不适合来汴州这边。

李晟只好领命而去。

“节帅,入冬后,土壤结冻,不方便筑城,只能等春耕后才能动土。

不过从现在开始,倒是可以储备一些木料之类的东西。

一直到运河结冰之前,倒是不愁运输。”

刘晏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建设皇宫大体需要的材料,好多都是那种需要从南方运来的粗大木料,只能走漕运。

现在距离结冰期还有不到一个月了,运是可以运,但能运多少就难说得很了。

粗大树木作为房柱,所需数目可以计算出来。青砖是用来铺设城墙与宫墙的,可以通过计算城墙的长度来估算出砖块数量。土方则需要根据城池的面积估算,以前工部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

皇宫的建筑格局都有规制,较为固定,不比城池可以随心所欲设计。物料的估算还是比较准确的。

刘晏将估算的结果递给方重勇看,让后者看得一阵阵头皮发麻。这还只是皇宫而已,如果把宫城也算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这也难怪,皇族为了修宫殿大兴土木,往往就是在劳民伤财。方重勇总算理解为什么隋末的时候,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杨广了。

汴梁城只有最外面一层的城郭,可以慢慢的修建。到时候也会有很多百姓和商贾自愿参加,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是这么说。

可要从头建设一座都城,又谈何容易。方重勇不想大兴土木,但汴梁城却是不得不修,只能咬着牙把事情办了。

这是改变如今政治经济格局的最大依仗,这也是不钻长安死胡同的唯一活路。

得运河者得天下,汴梁位于运河的核心之处,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天予不取,必遭其咎。汴梁城无论是不是将来作为都城,都是一定要修起来的。

“建,砸锅卖铁也要建。明年秋收前,一定要完工!”

方重勇咬咬牙说道,他也是决定豁出去了。

“那就要给渡口设立关卡,每一艘靠岸的船,都要收税。

不然的话,可没钱修皇宫呢。”

刘晏摊开双手,表示自己无可奈何。

人力可以靠征发民夫,物料还是要花钱去买的。汴州这边正处于急速扩张期,什么都要花钱。特别是军费,不可能少。又不是说他们只修汴梁城就什么都不管了,所以目前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缺钱是可以预见的。

“给商人们发盐引,让他们招募附近的脚夫来帮忙修。不要给渡口加税,商贾们不支持修汴梁城,就不给他们发盐引。要用引导的方式,让外来人参与建设,不要盯着那点税,把人赶跑了。”

方重勇轻轻摆手,否决了刘晏提出加“漕运税”的建议。

有句话说得好,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若是给运河渡口加税,会把那些专门跑漕运的商贾们给吓跑的。

如此一来,整个运河就会空转。只看到船在运河上走,但来往客商,都不愿意在汴州本地靠岸,更别提带动消费与贸易了。

无商不兴,缺了做买卖的人,汴州又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呢?收船只的“停靠费”,弊多利少。

显而易见,只有不收“停靠费”,才能吸引更多外地船只停靠,拉动本地经济,最后收到更多其他税。

“节帅所言甚是。”

刘晏微微点头没有废话,方重勇的方案他还需要回去消耗研究一下。在搞钱这方面,刘晏可一点都不敢小看方重勇,把对方当外行。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方重勇。上面写着第一批盐引的发行数目和发行规则。

显然,这些套路都是刘晏早就准备好了的。

“说吧,现在建城到底缺什么?”

方重勇瞥了刘晏一眼,他发现这家伙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条斯理的,却又一切尽在掌握一般。

你问一句他说一句应对得当,就是不愿意一口气说完。

“回节帅,如果真要问缺什么的话,那下官可以这么说,修汴梁城所需的东西,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什么都缺,要什么没什么。

这是一座都城,不是一座防守用的城寨,光修建官衙的钱就要许多。”

刘晏正色说道。

方重勇知道他还有下文,于是点点头,示意对方接着往下说。

“但物力财力这个好解决,我们靠着发盐引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唯一不好解决的乃是人力。”

这下方重勇听明白了。

修汴梁城缺什么?缺物料么?

其实是不缺的,有运河的便利,什么物料都可以运过来。

真正缺的反而是人,或者叫劳动力也可以。

现在直接间接掌控的州有十多个,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来汴州修城的。

因为汴州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州,包括临近周边的州县,都是如此。除了农耕人口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运河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