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策应声而跪,不敢有半分迟疑。
如今他已经封王,今日便身穿绛纱衮冕,头戴三梁冠。系革带、佩墨玉坠和鱼符。除了腰间还挂着一块不伦不类的金子,楚王殿下如此打扮下来,更加仪表出众。
只是病容未减,让人平添几分怜惜。
皇帝沉声道:“叶娇那丫头不懂事,你也没有学过《大唐律》吗?你们小时候在书院——”
皇帝说到此处,声音戛然而止。
其他的皇子都曾在书院读书,由名儒学士悉心教导,但是李策没有。
他不足满月便被送去皇陵,开蒙的老师是宗正府随便找的夫子。都教了什么,怎么教的,皇帝从来没有过问过。
不会真的没有学过律法吧?
不会……还不识字吧?
好在李策打破凝滞,回答道:“皇陵里有许多藏书,儿臣读过《大唐律》,昨夜是明知故犯,请父皇责罚。”
皇帝内心的歉疚散去,问道:“明知故犯?你自己待惯了坟墓,怎么能把别人也带到死人堆里去呢?”
气死个人,难不成谈情说爱也要让你爹我教吗?别人幽会花前月下,你倒好,直接去看人死灯灭了。
京兆府府尹刘砚开口为李策解释:“回禀圣上,是叶氏要去验尸房,楚王殿下是协从闯入。”
皇帝的神情更惊讶,待问明了叶娇验看尸体的缘由,才微微展眉。
“原来是这样。玉琼楼的案子朕没有听说过,虽然已确认死者不是叶羲,也要尽快查明真相。”
斜刺里突然有人扬声道:“微臣要弹劾京兆府府尹刘砚疏忽职守之罪。玉琼楼下已挖出尸骨数日,京兆府却什么都没有查出,这才令百姓乱加揣测。依微臣看,刘砚对此案的关心,还不如楚王殿下。”
那人说话松弛,并未咄咄逼人,却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皇帝向他看去,皱眉道:“百姓已经开始议论揣测了吗?”
怪不得叶娇要去,看来百姓在猜测死的人是叶羲。皇帝曾开口饶恕安国公府,若再有人密谋陷害,便是失了朝廷威信。
想到此处,他冷声道:“查案之事岂能仓促潦草?刘卿做事细致,朕才敢把京兆府交给他。更何况他公务繁忙,想必也无暇分身。既然楚王要请罪,不如就将功赎罪,去协助刘砚破案吧。”
寥寥几句话,便对刘砚敲打一通,又给李策安排好将功折罪的法子。朝臣没有异议,李策低头跪拜,起身时,有意无意地看向刚才开口说话的言官。
那人身穿绯色圆领袍,衣服上绣着黑鹰斜草纹,该是五品言官。他端正地站着,腰间除了金鱼袋,还挂一件青色玉蟾。
如果李策没有记错,那便是皇帝最器重的御史中丞,百里曦。
李策幽暗的眼眸微微闭了一瞬,再睁开时,闪过深藏不露的冷色。
既然李策接了玉琼楼的案子,叶娇便忙活起来。
玉琼楼已建造十多年,埋尸之处在一楼最尊贵的甲字一号房。十年来这里住过无数人,这些人都成了嫌疑。
好在玉琼楼的账册不在主楼,并未烧毁。叶娇就坐在一堆账册中,细细查找。
生意人不舍得用纸张记账,主客的名字都写在竹简上。除了姓名,还记录官凭路引。叶娇打开被蛀虫啃食的竹简,总要被飞灰呛得打喷嚏。
“不必看这些,”李策在旁边提醒道,“看永庆十二年的。”
永庆十二年,恰巧距离现在也是十二年。
“你怎么知道?”叶娇一面翻看竹简上记录的时间,一面问。
散进室内的光线里,灰尘乱舞。李策就坐在柔光下,抬头看着叶娇丰润的嘴唇,缓缓道:“因为那一年,我八岁了。”
八岁,他已经记事了。
那时叶娇五岁吧。
好可惜小时候他没有长在京城,没能认识她,同她做朋友。
屋内很安静,偶尔有翻动竹简的声音。叶娇看完一卷起身,发觉窗外有人影走近。
是严从铮,她小时候的玩伴。
严从铮推开门,把手中提的食匣放下,又对李策施礼。
他今日穿着英武的左威卫护卫服,腰佩宝刀,藏起了周身的书卷气。眼眸中也没有了那日醉酒时的不羁,多了几分郑重认真。
“听说你们在这里查案,我刚巧路过,给你们带来些吃的。”
叶娇笑着打开食匣,看得认真。
青精饭里有一种南烛枝叶的香气,红烧狮子头色泽金黄、香味四溢,水盆羊肉里放了胡椒,提味增鲜,最妙是带了她爱吃的卤猪脚。
“都是我喜欢的,多谢啦!”
严从铮并不逗留,说完目的,便又点头离去。仿佛唯恐打扰到他们,也唯恐跟案件牵扯上关系。
饭来了,当然要趁热吃。
叶娇转头对李策招手:“起来吃饭啦!”
李策懒懒地靠在墙边,眉头低垂道:“不饿。”
“不饿也得吃。”
叶娇走过去拉他,她的手指上还沾着竹简上的灰,伸出去又嫌自己手脏,正要缩回来,李策已经握住她的手臂。
他轻盈地起身,不情不愿地跟着叶娇走到食匣边,看一眼里面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