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汇集来的情报都在表明柴兴示好而非示强。
谨慎起见,风沙还是决定在凡花客舍隐避几天。
期间,通过绘声、马玉怜和授衣中转,联络各方,落实一些相关的事务。
比如北周欲采买锦帛向高丽购铜一事。
其中采买锦帛,必须让北周总执事周知。
另外,还有赵仪。虽然风沙认为他比自己还提前知道这件事,但是告知的义务他必须尽到,因为“告知”本身绝不止是义务,同时也是玄武观风使的权力。
当然,不可能少了任松这个朱雀观风使。
生意上的事,最后肯定交由朱雀具体实施,青龙提供技术支持,白虎乃是武力保障,玄武负责保驾护航。
所以,还要通知他的副手贺贞与韩通,两人将会一主一副、一明一暗,维持局面,剪除障碍。遇上实在摆不平的事情才会轮到他出马。
朱雀赚了钱,将会反哺给四灵上下,所以这攸关北周四灵的全体利益。
柴兴等于是花钱把四灵对他生出的敌意生生地买低。
风沙抵住了诱惑,并没有把这笔大买卖私吞太多,否则北周四灵上下一定会对他生出不满。
仅是保留了一定的份额,打算拿去蜀地买路。毕竟蜀锦闻名天下,运去高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也算是为四灵多谋点利润。
但是,这未必是为北周四灵谋利了。
巴、蜀本就是北周四灵和东鸟四灵的分界线,拿着这么大一批订单,他过去之后一定会受到当地四灵的热烈欢迎。
北周四灵还则罢了,他在东鸟四灵已经没有任何的职务。
除了辰流和中平之外,其他地方他无法直接下命,想要让人家听话,甚至配合,不拿出足够的好处肯定是不行的。
不管怎么说,终究没有便宜外人,加上他出身东鸟四灵,让人家拿些小头便宜,也算说得过去,尤其任松肯定不会反对。
还有一些相关的重要事务需要通过素玉和柴兴谈判。
比如柴兴拿什么来采买锦帛?
柴兴要是那么多钱,何必大费周章又是灭佛又是收铜?
所以交割方式一定要谈妥当,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但凡出现一丁点差错,将来就是引爆的火星。
柴兴对此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打算先派出使节拿着白条,咳,拿着册封高丽王的圣旨去高丽购铜,铜运回来后铸造成钱,再来付采买锦帛之款。
对于高丽内部的情况,风沙不甚了解,好在素玉出身高丽贵族,听马思思转述,好像是现在的高丽王在几年前干掉了哥哥才得以上位。
越是得位不正,越希望得到正名。
尤其高丽外戚和地方豪强的势力很大,不服高丽王的人甚多,所以高丽王迫切地想要得到中原的正式册封。
得知郭武代汉之后,高丽王立刻派出一支庞大的使团朝贡北周。
素玉也正是那一次被送进了郭武的后宫为婢,后来不知怎么又获得了柴兴的信任。
总之,郭武当时答应了,也派遣了两名使节册封高丽王,结果前往高丽的途中,正使饮酒过度而死,副使遭海难淹死。
不管内情如何,终究是耽误了。
再后来柴兴代郭,高丽王听闻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遣特使来周,也就是这一次。
消息往来需要时间,出使筹备也需要时间,加上必须压下来自高丽国内的种种反对和阻挠,高丽使节能够这时赶到,已经相当快了。
据素玉说,高丽王通过特使向柴皇表示,除了求取册封,他还想在高丽实行科举制度,希望柴皇予以支持。显然是为了加强王权,并且讨好隐谷。
据马玉怜转述马思思的描述,素玉一出此言,主持谈判的钟仪心明显开始偏向素玉。
但是,高丽王这番举动,一定会严重威胁于高丽累世为官的各方门阀,及当属权贵的利益。
之前隋朝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后来前唐科举之官和门阀世家一直斗到前唐覆灭,虽然没有赢,却大幅削弱了门阀的势力。
直到前唐灭后,寒门军阀兴起至今,终于把门阀世家从肉体上一扫而空。
以古鉴今,很容易推测出当今高丽王所面对的压力。
听柴兴传来的意思,关键在于用多少锦帛换多少铜。
要是谁有办法、有能耐,拿一匹帛换回十斤铜,购铜回来之后铸造成钱,他不仅照价付款,还有额外的奖励。
其时,一匹帛大约一贯多钱,约合铜钱一斤半,价值大约一两银子。各地情况不同,价格幅度很大,但是也不可能翻上好几倍,购到十斤铜之多。
这绝对是趁火打劫,更是强买强卖,颇有点要把高丽搜干刮净的意味。
柴兴根本是想纠集一群饿狼去高丽找食。
事关科举制度,隐谷显然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