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邯分开之后,古寻没有急着去办他原本要做的事,而是先找了家必须中意的酒楼吃饭。
经过嬴政找他这一耽误,时间有点晚了。
他这一顿说吃早饭吧已经太晚了,吃午饭吧又有点早,但是没办法,他要去的地方有点远,路上恐怕也没地方能吃饭,等回来再吃就有点晚了,索性先吃了,反正他肠胃好。
简单的吃过一顿饭之后,古寻便离开了咸阳,用轻功径直奔着南边而去。
而在咸阳南边,只有一个地方值得古寻亲自去一趟,那就是道家总部所在——太乙山。
咸阳是七国中,唯一一个紧挨着诸子百家总部,还是两派总部的国都,阴阳家在骊山,距离咸阳不过几十里路远,甚至于嬴政的王陵都是修在那的,而道家比阴阳家稍远一点,他们的总部太乙山位于咸阳正南方,一百多里的地方。
鉴于时间已经被耽误了,外加自己吃过饭了,古寻也就没有太过急着赶路,花了半个时辰才不紧不慢的来到太乙山。
太乙山,又名终南山,不过实际上的终南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连山,属于秦岭的一段,长逾百里,太乙山是其中的一座山峰。
这座山之所以成为道家的总部所在,是因为道家的一位先辈,尹喜子。
当初老子西出函谷关时,他就是函谷关关令,故后人又称其为关尹子,据传老子撰写《道德经》便是受他邀请,在道家中地位颇高,位列天下十豪之一。
顺便一说,天下十豪这个称呼,出自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而这十豪里,道家占了五个,兵家占了三个,孔子和墨子一人占一个……
当年尹喜子苦寻幽柄隐居之地,最后找到了太乙山一带,于此地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此他的宅子被称作楼观,也是后世楼观道一名的由来。
再后来嘛,据传说他就是在这里‘观察’到了有一位圣人将自东向西经出函谷,所以后来被周天子相召为官,成了函谷关关令,接引老子出关。
当然,这就属于纯传说了。
不过太乙山后来成了名副其实的道家圣地,也就被道家选做了门派总部驻地所在,一直见证着道家数百年来的发展变化……主要就是两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阴阳家从道家彻底分离出去,离开了太乙山,自立门户,第二次分裂,分化出了天人两宗,不过理论上还属于一家,两宗的驻地也都还在太乙山上,就是变成了一宗一半的状态。
也不知道是因为天人两宗不算彻底的分裂,所以驻地都还在太乙山上,还是因为两宗驻地都还在太乙山上,所以不算彻底的分裂。
不过这些都和古寻无关,他没兴趣,也不需要去深究道家天人两宗之间的恩怨,他今天来的目的,仅仅只是天宗。
原因很简单,人宗和秦国关系不好,当然,和天宗关系也不亲近,但至少没矛盾。
天人两宗里,天宗一向清静无为,避世不出,门下弟子都甚少行走于江湖庙堂之中,和七国的关系都是零,而人宗则不然,他们讲究入世,在江湖上活动频繁,但是很显然,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对于以法家治国的秦国自然没有多少好感。
虽然不论天人两宗愿不愿意配合他,他都能让对方不得不配合,但是为了自己将来的谋划,古寻也只好尽可能克制一下了。
………………
古寻可以肯定,道家天人两宗……至少人宗已经知道自己来到了太乙山下,不过很稀奇的是没有一家搭理他的。
且不说最近他在江湖上的赫赫威名,就是冲着秦国国师这个身份,也得给点反应啊!
这道家……算是在无为吗?
没人管,古寻只好自行上山,一直到了将近半山腰的地方,才算见到道家弟子,不过也不是特意来接待他的,而是守山的弟子。
太乙山山高近千丈,天人两宗驻地的主要范围集中在中间那一部分,山脚那一片他们都是不管的,只有人快到山腰时才会被阻拦。
有趣的是,守山弟子一共四个人,分了两茬,山路也由此分了两条,显然,一边是人宗,一边是天宗。
古寻无法从这些弟子身上看出来他们分属哪一宗,因为看着……都挺咸鱼的,全都是盘坐在山道一旁,精心打坐,对于古寻的出现,只是搭眼瞅了一下,然后又闭上了,好似没看见人一样,完全没有上前搭话的意思。
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古寻上前几步朗声问道:
“请问,走哪边是去道家天宗的路啊?”
这时候,位于古寻左手边的两个守山弟子有了反应,一同睁开了眼,其中一人声音冷淡无味的回道:
“天宗不接待外客,阁下请回吧。”
“……”古寻一时无语。
好嘛,完全不见客,那你们守个什么劲,插块牌子写个此路不通不就完了?
其实……天宗当然不是不接待客,只是不随便接待客人。
就和儒家差不多,不可能什么阿猫阿狗上门人家都要接待,且不说身为诸子百家之一的逼格问题,光是人手也该不够用了。
不过人家儒家待人接物有礼貌,而天宗这俩……听他们那语气,看他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