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长清并没有细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但还是说到了风起心里。
毕竟那也是他的山河,他的朋友,他的家人。
他对战场的理解大多来自于兵书,论起实战甚至还不如风扬,但他到过武阳,见过战后的惨象。
胜方尚且如此,那燕北只会更惨。
作为燕北世子而言,风起是不合格的,毕竟他整日想着求问大道,飞升成仙。
可这并不代表他不心系燕北。
至少当初他在王府书房里对风慕云说的那些话都是真心的。
为将可镇守一城,为王可镇守一方,可若是成为合道大物,他可以护住整个人族。
战争形式的改变,注定了军队在守护方面的局限性。
风起读了很多书,那些书教会了他一个道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实力境界之内。
人们害怕魔族,是因为魔族太过强大。
魔族也定会因为人族太过强大而胆寒。
独孤飞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飞升之前,徐海、蛮族谁不是老老实实的?
终归要拳头硬,才轮得到嘴巴说。
“朗朗乾坤?”他突然笑起来,笑得云长清浑身发冷。
“世子殿下,因何发笑?”
“笑你们什么也不知道,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云长清再怎么也是云家这一代最出色的孩子,如何能听不懂风起的暗示。
“真是李大人?”
风起说道:“除了他,这世上还能有谁可以布下此局?”
云长清说道:“即便真是李大人,和我等关系也不大。”
风起又说道:“不全是他,但他功不可没。”
云长清沉默了会儿,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风起花了小半个时辰给他复盘了燕北之局。
他和风扬南归、慕容雪北上。
四皇子遇刺,尸首分离。
燕北世子奉旨回京,当朝太子同时北上。
冀州会合,泣血阁第一次试探,不尽全功,击杀他们的护道者即可。
不管为父或者为臣,燕北王都会派出援兵。
到此时,此局一分为二。
第一、蛮族南下,渤海起兵,徐海东进,燕北瞬间沦为四战之地。
第二、泣血阁派出道境大物袭杀神朝地位最高的两个少年,以此逼出神卫之首——莫顾。
没有风神卫的三生石,锁冥塔的封印之力几乎被削减三分之一。
冥府躁动,青衣楼五阁齐聚武阳,以万象星辰大阵困住了神皇。
风起力挽狂澜破了万象星辰,同时也破了龙腾大阵,解放了武阳城内贮藏千年的皇道龙气。
失去了龙气压阵,锁冥塔再受削弱,冥府三大奇宝现世,冥族时隔千年终于重见天日。
神朝所有的战力赶赴武阳,自此再无力北上支援,燕北以一州之地拖住各方势力月余,玉碎数城,被屠数城,数十万将士血洒黄沙,无奈告破。
前朝末代皇帝现身,借着天下一之力踏入通天,覆灭了冥府近乎半数高层,再度将他们打回地底,联合反军南下之势戛然而止。
武阳之事已了,但燕北、徐海、渤海仍在掌控之外。
这没什么意义,权当把燕北借出去了一段时间即可。
但战争之败需要有人承担,不然天下人的唾沫可以淹了朝晖殿。
武阳之战结束后不久,二皇子便因勾结邪教、煽动叛乱、泄漏军情等数项重罪锒铛入狱,神皇痛心疾首地写下一篇当朝皇子如何背弃燕北忠义、自己如何疏于管教的罪己诏,再选个黄道吉日于万众瞩目间为燕北祈福,然后安排逍遥阁引导民间舆情。
有了皇子顶雷,不消一月,民众的怒火自会平息。
不对,民众的怒火不会消失,而是会烧向邪教、烧向蛮族,烧向渤海。
神朝万众一心,蛮族必会胆怯,继而转成退意。
二皇子一死,以渤海王的多疑也必定心生疑虑。
至于泣血阁就更好处理了,说到底也只是宗门,土地于他们除了引战之外全无益处。
风长空挟天时地利人和打响光复之战,摧枯拉朽收复燕北大半土地。
作为天香北上的回报,神朝会安排白象门接替昆仑山的位置镇守徐海,占据徐海十二道口山。
一来,白象门主也是合道大物,至少表面上可以遏制徐海东出之势,二来,可以避免东越两虎相争的惨局,为百年后的大战积蓄力量。
说到这里,风起没再继续说下去。
他喝了一口茶,皱了皱眉。
茶已经凉了。
一如云长清的内心。
“我不理解。”
不理解的事情有很多。
譬如当朝太子为什么会选择在那个时间北上。
譬如万象星辰大阵为什么会和龙腾大阵挂钩。
譬如唐代昭宗帝为什么会变成当朝太监总管。
譬如风起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出现在武阳城。
“洛河叔叔当年教过我们推理,莫非你已经忘了?”
“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