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不动声色的问道:“您就不怕我临阵反水么?就这么信任我?”
“孤信世明不会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挣扎。而且世美对孤说,他缺个搭档。孤答应他了!”燕王的自信好像太阳一样散发着炙热灼人的光。盛庸顿时拜服,有种要下马跪拜的冲动。
“世明,这都是你的兵!好好看看他们!未来,你要率领他们沿着冠军侯的脚步把漠北纳入大明的疆域。把大明的杏黄旗插到北海之滨!把蒙古人的那些汗国都插上杏黄旗!把西域、卫斯藏、都纳入我大明的疆域。把大明的杏黄旗插到雪山之巅!”
“属下遵命!”盛庸在马上向燕王行了个军礼。
有时候男人间的默契就这么简单。燕王对那些幸存在父皇刀下的那些武将是一直紧盯的。包括平安、吴杰、耿炳文、徐辉祖等人都派了锦衣卫贴身监视。以便知晓最新的消息。白沟河之役中被击落马下的瞿能父子身受重伤一直在北平燕王府中治疗。大明璟也是竭尽全力的动用后世的医疗手段来救治他们。大明璟把没有注意到他们使他们差点伤重而亡归咎于自己的失职。实际上在这种冷兵器的战争中,刀枪箭矢无眼。死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燕王妃亲自看望瞿能父子,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目前建文朝廷只知道他们已经死了。还给了谥号。锦衣卫在他们府中联系上了他们的家人。并在积极组织营救。不出意外很快会送到北平。瞿能父子如果加入燕军也是一大助力。毕竟未来的战争大明需要各方出击。
燕军士兵的精气神和南军的差距很大。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吃的真的好太多了,大量营养的摄入。让燕军军士有足够的体力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且为了这几口吃的,燕军那些大多都刚刚脱离旧军队管理方式的农民兵非常之珍惜他们现在的待遇。二是政宣司的功劳,他们不断的给燕军灌输的理念是:“军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保护伞。军人是天然的大明子民的保护者。不是什么赤佬!丘八!(明代士兵的军袄都是红色的。赤佬是南方人对明代军户的蔑称。沿用至后世,到现代还在用。丘八的称谓就很古老了。《太平御览》卷四《续晋阳秋》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明代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把县衙中的兵房成为丘八房。《风云会》第三折,头一考在丘八房。)”因为燕军的军饷高,很多家庭因此而脱离了贫困。当兵成为了脱困的最直接的方法。所以燕军的兵员遴选做的很严格,实在是太多人了。而且军营中也不得不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当然淘汰下来的也是预备役的种子。可以选择在荣军社或者荣军农场工作。驿站的改革也在进行中,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度还得看燕军往南的速度。
因为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还只是一部分,军队自身对军人的管理和教育让绝大多数进入军队的农民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可以脱胎换骨。在燕军当兵是必须要识字的。一方面后面的军械越来越复杂。不动点脑子根本玩不转。最令人捧腹的是,配发的餐车,因为看不懂示意图。厨子一直是背着锅的。直到被政宪司的人看到以后教会他们怎样把锅放到餐车的架子上。他们放不上去的愿意,是因为有个扣子。说明书上没有画图,只有文字。从此以后所有的说明书都会带操作步骤的图画。以至于那个在说明书上做演示的没有无关的白面小人成了燕军的编外教习。被称为白教习,花名无面目。
燕军早就实现全军。骡马化了。而且基本都是马。大部分都是战马、挽马。也只有辎重营有骡子了。不过骡子吃的比马少,扛的不比马少。性价比很高。所以在辎重营中被大量的使用。这次的入城市并没有安排辎重营。他们在城外筑营,在那道千尺长的寨墙后面。一个占地百亩的巨大营地正在被预构件寨墙围拢起来。他们在地上挖了两条相聚十尺的沟,然后把底座落在沟中。一块块的寨墙预构件直插下去就能让卡扣到位。然后在用紧固件链接将寨墙串联起来,用密封件遮盖两块寨墙之间的缝隙。密封件除了遮掩缝隙还能给脆弱的链接两块寨墙预购板的紧固件以十足的保护。两道寨墙之间有支撑的钢架。如果需要永久工事那就灌装快干水泥搅拌的砂浆。否则就是直接往里面填土。城墙上的济南守兵看着燕军工程营在那里好像玩儿一样的一会就把寨墙给竖立了起来。
寨墙顶上还有女墙和垛口。还有滑轮组。一会儿看到那寨墙之上一门门的长炮好像玩具一样被吊装了上去。济南守兵们一开始还笑着看呢。越看越不对劲。怎么那么多火炮啊。还他们都对着他们城墙。当下就有点慌了。不多时燕军的炮兵校射总旗上了城楼,拿着带三脚架的经纬仪测量距离和标注炮击点位。用看上去无色透明的荧光剂涂在标注好的城墙垛口上。守军也不明所以,就围着看。然后被告知,这涂过水的地方不能摸。你越说越有人愿意摸。好么,从炮兵观测仪上看过去一水儿的绿油油的小手。这荧光剂干了以后白天发橙色的光,晚上是翠绿色的光。很显眼的。同时,每个门外的管道上,每隔一百尺就埋下一个两尺长的木棒,一头是有荧光的。木棒上有倒刺,砸进地面以后很难拔出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