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听说郑微要亲自给陛下和里面的大臣送吃食,心里担忧她耽误了陛下政事,郑微连连苦求,应承着等里面的事情谈的差不多了再送进去。
皇后想着这也是好事,说不定还能消了陛下的些许怒气。
即便陛下不喜,依着他对丹阳郡主的宠爱,顶多就是骂几句,也不会重罚,还能卖长公主和郡主一个面子。
郑微守在门外,隐隐约约听了一些内情,她似乎听到京都粮仓被毁,建康城内所有粮铺还有皇宫内的存粮不过能撑七八日,建康城又要面临一次大劫难。
她心里盘算着,自己食邑之地丹阳的庄子里还屯着一些粮食,长公主这两年也囤了不少,可是这些对整个建康城的百姓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东西得作为后手,不到最后时刻不能拿出来。
刚才里面的大人们说从附近州县调粮,可是如今新米未熟,陈米已尽十之七八,正是青苗不接之时,能调来的粮食也撑不了几日,还等想其他的办法!
郑微心里正盘算着,又听里面有位大臣提起天灾之事,应召国师入宫商议安抚百姓之法。
她下意识的想冲进去阻止,伸出去的手又生生停住,张濡那个老神棍,若不知道他的底细,看起来倒真像个心怀慈悲的老神仙。
她想着大周不能白养这老神棍这许多年,也该出些力,若能安建康百姓之心,也算是有些用处。
只是要怎么用,还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大周百姓心里最该敬仰的人是大周皇帝,而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老神棍。
过了大半个时辰,殿内议论之声渐渐消了,郑微想着已经差不多了,便轻轻推门而入,高寒看到郑微面露惊讶,郑微指了指身后内侍提着的食盒。
高寒会意一笑,便回来在周帝身边低语了一句,周帝这才恍然的看了看殿外,“已经如此时辰了?”
然后淡淡的歉然一笑,“朕把诸卿留了一日,害的诸位一整日只进了一碗米粥,今日便散了吧,再这里进些吃食回府歇息吧!”
说着摆了摆手,高寒和郑微一起把小菜和米粥放在众朝臣面前,之后郑微并未就此离去,而是与高寒一起站在周帝身后。
周帝端起面前的米粥喝了一口,众臣才吃了起来。
晚膳过后,高寒送众卿出宫,只留下了陵王、郑微二人在殿内。
周帝疲惫的叹了口气,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突然有双不算柔软还带着点粗糙的小手按他的头上,不轻不重的揉着。
周帝先是一怔,紧接着就知道这双小手的主人是谁,眉头微微松缓,闭目享受起来。
过了片刻,周帝打趣的声音才想起,“什么时候学了这手艺,早不拿出来孝顺孝顺你舅父?”
郑微噘嘴,“微儿不孝,总是惹祖父祖母和阿娘生气,为了少受点罚只能出卖手艺了!”
周帝嗔怪的看了她一眼,“怪不得这么殷勤,原来是怕受罚!说罢,闯进来作甚?”
“微儿在外面听到一些,有些想法想说,这才大着胆子进来的。”郑微走到周帝面前,郑重道:“微儿知道您派兵士暂时接手京都所有粮铺本意是为了建康,这样以防有人趁机闹事也可防着那些商贾趁机哄抬物价,但很多大粮铺背后都有士族支持,如此一来岂不是得罪他们了。”
“朕知道,而且如此控制住粮铺,便是告诉百姓京郊粮仓出事了,更容易引发恐慌。这也是无奈之举!”周帝叹气。
“可是那些粮铺也可能是商贾一家的生计来源。天子之令,那些商贾自然不敢不从,但您断人生计,他们难免心生怨怼。如此之事多了,时日久了便是失了人心。微儿觉得舅父不妨换个方法!”
“依你之计此事当如何?”周帝闻言坐直了身子,颇为郑重的问。
“我觉得不妨变征用为护卫,粮铺照常营业,但必须把价格控制在合理市价之内,而且销量售粮,每日,每户按照户头只能购买定额,不可多买。”郑微一边想一边道:“如此下来也许城内的米能多撑着日子,百姓们每日排队买米,有了要紧的事情做,也少了生乱的机会。”陵王闻言却不赞同,“此举对那些普通百姓之家还可用,但对那些门阀世家却行不通,比如王氏,柳氏这些大族光奴仆就成百上千,只一家便能搬空一家米铺!”
郑微闻言笑着看像周帝,“这些门阀大族多有子弟在朝中任职,那些族长与主事之人即便没有官职在身,也身有爵位,享受朝堂俸禄。享受朝堂百姓奉养,大周有难之时自然要挺身而护才是。”
郑微从几案上给自己倒了碗水,接着道:“至于如何行事就看咱们陛下的本事了,陛下明日可与各族的族长好好商议一番。凡是世家大族多有良田,族里储粮便是一年也吃不完,只要他们能管好族里的人,照应一下族里的旁支亲族,便能为建康解决大麻烦!”
“这样能行?”周帝与陵王对视一眼,他们从来没想过还可以这样做。
毕竟近百年来,许多皇帝都受制于士族,周帝对他们从来是即用又防,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士族门阀大多是贪得无厌的,他们真的愿意做这些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吗?
“为何不行,建康城也是他们的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