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4 一字排开推过去(2 / 3)

内。

这个命令邓尼茨同样没有能力执行,邓尼茨的海军正忙着从俄罗斯军队的包围圈中撤离德国人呢,就算邓尼茨将所有德军军舰调回来,海因里希也抽调不出哪怕一个人去偷袭圣彼得堡。

80万德军对阵250万俄军,这还不包括同样在疯狂推进的西线盟军。

如果加上西线盟军,已经进入德国国内作战的盟军总兵力超过450万人,而德国此时残余的总兵力只剩160万人。

海因里希很清楚的知道俄罗斯和西线盟军,哪一个对柏林的威胁大。

所以参与防守柏林的德军坦克有1500辆之多,而和西线盟军作战的德军只有大约200辆坦克。

海因里希沿奥得河和尼斯河布置了三道防御带,纵深20至40公里,柏林战役于3月20号正式发起。

秉承俄罗斯传统,在柏林战役发起前,俄罗斯军队照例对德军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星期的炮击。

自从伏尔加格勒战役之后,如此规模强度的炮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和伏尔加格勒战役时期相比,俄罗斯的工业能力得到极大恢复。

伏尔加格勒战役时期相比,坦克维修工厂就设在战地,这边修完那边就要上战场,坦克手甚至不需要携带太多炮弹,因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坦克就会被摧毁。

柏林战役的炮击,朱可夫集中了6000门火炮,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口径重炮和火箭炮。

至于营连级别的小口径火炮,根本不在这个统计范围内,在俄罗斯甚至都没资格进入重武器清单内。

6000门火炮长达一个星期的炮击,对于后勤供应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这里还得感谢德国人当年为了便于输送部队和物资,在俄罗斯境内修建的高标准公路和铁路,有了便捷的交通,俄罗斯的后勤运输部门,才能将后方工厂生产的炮弹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

德国人的反击能力其实也不弱。

在德军阵地的核心地区,正面平均每三公里布置一个师,每一公里布置600门火炮,以及170辆坦克。

火炮和坦克的数量虽然多,但是受限于越来越艰难的后勤,德军的反击力度并不强,甚至连德国空军,都因为缺少油料,根本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名义上海因里希手下可是有3300架飞机可以参战的。

这3300架飞机里,有一半因为缺少关键零件,还停放在工厂的厂房里,根本没有列装部队。

剩下的一半里,又有一半因为各种故障没能及时维修,无法升空作战。

一半的一半里,又有近百分之六十,因为缺乏燃料和飞行员,同样无法升空。

这样一算,能升空作战的德军战机,只有不到300架。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拥有的作战飞机却是7500架,这些飞机都是可以升空作战的,而且要么是近几年盟友援助给俄罗斯,要么是俄罗斯自己生产的最新型号,性能是相当先进的。

地面炮击进行的同时,俄罗斯空军也频繁出动,对德军阵地,以及柏林市区进行地毯式轰炸。

没错,在进攻柏林的过程中,大胡子和朱可夫,根本没有顾及是否伤及平民。

其他盟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发言权,俄罗斯人只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要达到最佳效果,地毯式轰炸,最好是在1500米高度上进行。”来自东亚盟军的军事顾问科克尔尽职尽责,这是东亚盟军经过多次实战,才得出的最佳高度。

东亚盟军整天没事干就研究如何轰炸的更有效率,只要有新方法出现,马上就应用到战场上。

机会难得,等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为什么?”俄罗斯空军的彼得中校不会就问。

虽然盟军内部存在竞争关系,整体上俄罗斯和南美英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俄罗斯人也是心大,虽然战争爆发初期,英国和法国祸水北引,但这和南部非洲以及美国并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因为南部非洲和美国对俄罗斯的无私援助,大部分俄罗斯人心存感激。

有一说一,如果没有来自南部非洲和美国的援助,俄罗斯多半撑不到伏尔加格勒战役。

科克尔对他的俄罗斯同行也心存敬意。

无论如何,俄罗斯的1000万伤亡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数字不是德国人公布的,而是俄罗斯官方承认的,至于里面有多大的水分,科克尔就不得而知了。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根据军事观察员传回的消息,判断俄罗斯到目前为止,伤亡人数应该在3000万左右。

还有更过分的,美国综合德国和俄罗斯的战报,判断俄罗斯的伤亡人数,应该是在4200万左右。

到底哪个数字是真的,那就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