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重现天日,但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安然无恙做考古学问。
王懿荣幸运又不幸,时逢乱世,殉国而死。像他这样的反抗斗士不在少数,很多都没有在史上留下姓名。
如今与百余年前截然不同了。不再朝不保夕,不再提心吊胆,担忧明天醒来就会陷入战火纷飞。
我们闲来无事拿出手机随便看看甲骨文图片,或戏说几句商朝构字法,或感叹几句当年的命运无常。
这样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更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守护,由衷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
话说回来,甲骨就是最早记录汉字的材料吗?那还真不一定。回看六个选项:A甲骨、B青铜、C纸、D陶器、E竹简、F丝帛。
在先秦与秦朝相关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竹简被用作主要的书写材料,偶尔看到当时造价极其高昂的丝帛。
比起更为熟悉的青铜器刻有金文,或许会有人惊讶于选项中为何混入了D选项——陶器。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陶器,应该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同,那就是「手办狂魔」嬴政所留的始皇陵兵马俑。
回溯陶器的发明史,它被创造出来的时间极早,是史前文明时期。随着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将陶器出现的时间轴不断向前推。
目前人为世界最早的陶器在中国,是江西省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片。它没有精美华丽的外貌,看起来很像一块随处可见的土块,却打破了陶器日本起源说。
早前,在日本发掘出距今一万六千年三处绳文草创期的陶片,那一度让某些人主张陶器最初源于日本。
直至仙人洞的考古发现,通过碳十四的测定,中国江西洞内陶片距今约两万年。有考古物证作为依据,打破了陶器制作工艺的源头在日本,亚洲诸国都是从日本习得陶艺的说法。
两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将土、水、火进行碰撞,创造出陶器。随着制陶技术的提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想要在陶器上刻些字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经过考古发现,在多处不同地区遗址中发现了带有刻符的陶器残片,将其成为陶文。比如高邮陶文、丁公陶文、山东大汶口陶文与半坡陶文等等。
这些陶文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不同地区出土陶文刻制时间不同。最早的半坡陶文,大约刻于公元前4800到公元前4300年之间。
学者们对于是否将陶文作为早期文字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陶文仍处于符号阶段,不能把文明的阶段提得太靠前。也有人认为陶文与甲骨文具备了某些内在关联,所以主张中国最早的文字该是陶文。
之所以会出现分歧,主要原因是出土陶文的数量太少了。
哪怕是字符数量最多的半坡陶文,也就只有三十个字符。陶文数量稀少,难以构建出完整的体系证明它是早于甲骨文的文字。
想要停止争论不休,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只有耐心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当有足够多的陶文现世,才能去科学推断它在汉字史上的位置。
因此,这道选择题尚无正确选项。
说到这里,顺带提一句造纸术。它是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创始时间推测在西汉。
我们都熟悉的“蔡伦”,是在东汉时期利用树皮、麻布头、旧渔网等原料对于造纸术进行了改良。
从这些廉价原料,不难看出蔡伦的改良大幅降低了纸张成本。
流传至今的古籍却少有具体描述造纸术的步骤。明末的《天工开物》是个例外,较为详实地记录了这一重要技术。
直接上原著文字与配图,感兴趣的可以暂停慢慢看。
图甲1-图甲30.JPG
如图所示,宋应星记录的不是东汉年间造纸方法,而是明朝用的详细造纸工艺。从东汉到明末,不断精益求精地改良后,造纸术已然非常成熟。】
镜前,嬴政果断喊出暂停。
刚才听咕咕提到始皇陵的兵马俑,他没有暂停那一段插播影像。每集能用的暂停时长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比如获取关键技术的时候。
当下,他握紧毛笔,落笔成风,一字不落地将明朝造纸术步骤誉抄下来。抄是抄了,但对于抄录内容,不免有许多一知半解之处。术业有专攻,这事还是得找墨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