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时间距离上课也快了。
今天上课的人又只剩下嬴政一个人了,他看看身边空空的坐席,又想起一个人。
他如今应该是十岁左右光景吧,要不把他宣进宫伴读吧。
嬴政想起前世自己死前派那人去替自己“还祷山川”,不知他回来后如何了?
可是一想起老师发给自己的关于蒙恬的结局。
他大概也能猜到蒙毅的结局了,毕竟这二人的忠义,自己从未怀疑过。
不过曾经怀疑过的一些人,倒是可以借林老师的便利好好了解一番。
第五节网课很快就开始了。
屏幕中又出现了林老师熟悉的身影。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把行省制最后一点小尾巴讲完。”
林老师继续讲了她昨天最后提到的犬牙交错原则。
“行省制下的犬牙交错原则就是不按照山川地理形势来划分行政区划,比如一座山不会按其两边划分省份,而是直接将这座山及山脚部分领土划到同一个省份,这样的原则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凭借地势之便囤积实力,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嬴政听到老师解释起这个原则,和他昨晚听到之后理解的差不多,行省制果然是个可以参考的地方行政制度。
屏幕中,林老师又继续往下讲了。
“好了,地方
官制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讲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终于到嬴政期待的内容了,昨晚他又整理回顾了一下秦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当时自己选官的标准还是沿袭了变法以来强调才能和功绩的做法,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郡和县的长官都由自己亲自任免,而且多重用“法术之士”,强调实用性人才。
嬴政自觉这套选官的标准还是比较完整的,但他还是想看看老师能不能讲到更好的制度。
屏幕中,林老师又在继续讲了,她首先讲的就是先秦的世官制,也是嬴政一意要摒弃的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官职的制度。
不过这个制度明显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林老师只是简单引入了一下就跳到了下一个制度。
屏幕中的画面跳到下一页,嬴政猜测应该是要讲秦朝的选官制度了,不知后世是如何概括的。
昨夜回想加整理了一夜的始皇稍稍坐直了身子。
跳出来的画面标题里写了几个字“西汉:察举制。”
?
所以秦朝的选官制度是直接跳过了吗?
怎么会?明明之前讲到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时候我大秦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何到了选官制度却查无此朝了?
嬴政看着屏幕中的“察举制”三个字短暂的疑惑了一会儿。
林老师很快就继续往下讲了,时间不允许他再分心。
还是先好好听吧,秦朝选官制度的问题可以课后再问问老师。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举孝廉,也就是品德和才能,由地方官员推举优秀的人才到中央,经过考核后再予以授官。”
赢政听老师简单讲解了察举制的选官流程之后就从竹简上把刚刚写下的三个字划掉了。
这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权力不在中央,很容易引起地方官员结党营私,威胁中央的权力,并不是嬴政心中理想的选官制度。
看看下一个吧。
林老师又简单分析了一下察举制的利与弊,果然和嬴政心中所想差不多。
屏幕又很快切了下一张画面。
这次课件上跳出的是“九品中
正制”这几个字,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嬴政之前在时间轴上已经看到过,似乎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
这种乱世时期的选官制度居然都值得讲,我大秦的选官制度却连个名字都不提?
且看看这个制度价值如何吧。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所设立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将人才划分为九品,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下、下中、下下九个等级,由中央的中正官评定人才。
这种制度在前期的确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是在后期却成了世家大族垄断入仕途径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嬴政听后就将这个制度也勾掉了。
课件很快跳到了下一张,屏幕上显现出三个字:“科举制。”
嬴政感受到林老师的态度在切换到这个制度的时候有了细微的转变。
果然,林老师一切到这张便说道:“同学们,这个制度是本节课的重点,后来的王朝基本都是在沿用这个选官制度,直到1905年被废除。”
嬴政听到老师这么说,就知道他一直等着的制度也许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