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杨家(1 / 4)

姜丽云在卖煎饺之余,看了隔壁的煎饺摊几眼。

那个卖煎饺的男人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他的煎饺摊几乎完全就是学她的,这人用跟她一样的锅,一样的煤炉,甚至也在红纸上写了“东北煎饺”四个字,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当招牌。

甚至帮他包饺子的,也是一对跟姜瘸子夫妇差不多年纪的夫妇,不出意外的话,那应该是他的父母。

此外,还有个瞧着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负责卖饺子,这小姑娘跟他长得很像,应该是他的妹妹。

这分明就是复制了她的摊子,来抢她的客人。

姜丽云所在的九曲镇,在古时候是个县城,本身人口就多,又因为它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离省城还很近……

上辈子到了后来,这里发展得很好,镇上常住人口有两万,总人口十多万。

虽然这时候镇上的人没那么多,镇子也比后来小,但适合卖早餐的绝不止这么个地方。

现在两个一样的煎饺摊放在一起,他们的客人肯定会被分走一部分。

至于再往后……不出意外的话,谁家能踏踏实实好好做生意,谁就能留住客人。

上辈子类似抢生意的事情,姜丽云也是遇到过的,她一直在小学门口摆摊,后来店铺也开得离小学不远,而附近的早餐店,并不止他们一家。

有些店,卖的还是跟她一样的东西。

只是有些店能长久地开下去,有些店开一段时间就关了。

她的店能一直开下去也是有原因的,她店里的东西价格实惠,做包子饺子用的原料还非常好。

比如做馅料的肉,她一直都是用猪前腿肉,不会用那些不好的肉。

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用猪身上零零碎碎不好的肉来做馅料,也就是姜利海从大城市买回来的那种。

猪身上有些肉,是大部分买肉的人不会买的,比如猪脖子上带着淋巴的肉。

这些肉的价格非常便宜。

它们倒也不是不能吃,清洗干净把淋巴去除就行了,不过有些摊贩为了节省成本,会用这些肉做肉馅,他们甚至懒得清洗以及去除淋巴。

他们不是只用这些肉,还会掺杂好肉,客人不一定能吃出来,但九曲镇到底是个小地方,他们做的事情,别人不可能一无所知。

菜市场卖肉的那些人相互之间都认识,他们知道哪家早餐店用的肉好,哪家早餐店用的肉不好。

这些,他们是会跟周围人说的。

上辈子,她的早餐店在这些人里口碑一直很好,虽然有时候会被抢走一些生意,但有一批老客,从未亏过钱。

到后来,附近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食堂,还会跟她买包子给老师吃,就因为信得过她。

她的网店越开越好,将铺子盘给别人的时候,那些人还挺舍不得她的。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低,店家用的原料好,卖的早餐价格实惠不难

吃,他们就会一直光顾。

至于做出绝顶美味……就是普通的包子饺子,不可能做出绝顶美味来。

姜丽云觉得自家的饺子不差,也就不在乎有人抢生意。

按照她的经验,遇到抢生意的人不用去管他们,只要像之前一样,按照自己的步调做好饺子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客人会知道哪家的早餐最好。

更何况……她正琢磨着要卖炸鸡呢!

炸鸡下午卖比较好,早上生意太好她就没力气在下午的时候去卖炸鸡了,所以现在这样也挺好。

姜丽云并不在意被抢了生意,其他人却不一样。

冯易做煎饺之余,一直愤愤不平地看着隔壁。

吴小春更是一脸愧疚地看着姜丽云:“丽云,都是我不好,我之前跟他说了很多事情……”

当时吴小春只觉得那个男人有点爱说话,现在想想,人家一直在打听他们的饺子是怎么做的!

她什么都不知道,人家问她猪肉是从哪里买的什么价格,一斤肉能做多少饺子什么的,她竟然全都说了。

“妈,没事,你不说他也能学会,”姜丽云道,“而且这煎饺本来也是我跟别人学的,没道理我能卖别人不能卖。”

然而吴小春还是很担忧,他们现在赚得挺多的,但在有人抢生意之后,会不会一天只能挣十几块?

姜丽云见吴小春一脸忧愁,就知道她肯定又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了,吴小春性格如此,她也没办法。

大早上生意挺好的,姜丽云也顾不得太多,笑着招呼那些来买煎饺的客人。

她前段时间,已经跟一些客人混熟了,这会儿跟他们聊了聊,就得知隔壁摆摊的,确实是一家子,就住在附近。

那家人姓杨,到她这里来偷师的年轻男人叫杨海涛。

他的父母的工作给了他两个哥哥,到了杨海涛这里,他一直找不到工作。

这几年镇上出现了一些小工厂,会招人做衣服什么的,只是人家都招女工,杨海涛一个没什么技术的男人,能做的只有卖苦力的工作,甚至这种工作都不好找。

农村的年轻人比他吃苦耐劳多了,工地不要他这样细皮嫩肉的男人。

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