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欢是安嫔的侄女,回去之后,还没进门,就听到安嫔正在陪李承瑄温习功课。
谢亭欢打起帘子走进去,安嫔瞧了她一眼,她入宫已经两年,明说是进来陪她,实则她和家中的哥哥都想借此机会给她谋个好的亲事。然而这个侄女眼光却高,她连指了好几个她都不点头,反倒是每次宫宴上都眼巴巴地瞅着帝后身侧的位置。
安嫔眼睛又不瞎,一眼看出她的心思。
“去哪里了?怎么绷着一张脸?”安嫔问道。
谢亭欢拿起桌上倒扣的杯盏,倒了一杯水喝下。她道:“和王若虞她们去插花,回来的时候碰到东宫那个昭训,王若虞上去寻她的不痛快,把我搡了几下,差点给摔了。”
安嫔闻言皱了皱眉,道:“王若虞素日里就爱吆五喝六欺负人,跟你说了多少次,少跟她打交道。宫里这么多品行高洁的贵女你不去结交,成日和王若虞混在一起像什么话?”
“姑姑说的是安氏姐妹和三公主吗?她们出身名大儒名门,才看不上我们这些乡野出身的假贵女。”谢亭欢轻嗤道:“我才不要上赶着热脸去贴她们的冷屁股。”
安嫔无语地看着她,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安氏以仁德著称,当年陛下只是屠夫之子,入安氏进学,尚且受到满门礼遇;贵妃随陛下征战,无暇抚养一皇子,只好托庇于安氏。一皇子虽然身上没有留着安氏骨血,安老国公仍是放在膝下,亲自教养。若是没有安氏,便没有现今东篱的江山基业。安氏后辈皆儒雅灵秀,礼贤下士,哪像你说的那般拜高踩低。”
“那又怎么样,虽然亲自教养,但到底人心有向背,一出错,还不是立刻将人赶到北疆不毛之地去了。”谢亭欢嘀嘀咕咕,而后拔高音量道:“和她们相处起来,我浑身难受。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和安氏姐妹做不了朋友。”
谢亭欢冲安嫔草草行了个礼,一脸不忿地回屋去了。
安嫔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其实也不怪她,谢家世代是乡野农户,因隔房的姑母与先帝是发妻,先帝登基后,为表恩德,赐封谢家忠勇侯。
谢家起势也不过十余年,家族底蕴自然比不上安氏这些沉淀了几百年的大家族。谢亭欢在乡野长大,文思、仪态和真正的高门贵女有着云泥之别,面对安氏姐妹和三公主有着自然而然的自卑心理。
安嫔微微叹了口气,一个家族的兴旺是无数代人努力的结果,数十年养成的习惯和自卑也并非朝夕之间能彻底改变。
半晌,她低头抚了抚李承瑄的头顶,问:“昨天母妃教你的话还记得吗?”
“记得!”李承瑄重重点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要见贤思齐。”
说完,又问:“母妃,太子哥哥受伤了,我和小八明天想去护国寺为他祈福,可以吗?”
“当然可以,你太子哥哥惊才绝艳,少年成名,常与他往来,于你也大有裨益。”安嫔温柔地说。
昭蘅到了承明殿,太医刚来给李文
简换了药,景林在喂他吃东西。景林似乎不常干这事,喂饭的手颤颤巍巍,凑到他唇边,往他嘴里喂的时候差点颠在床上。
李文简看了他一眼,什么话也没说,他还是急出了一头热汗。昭蘅见状说:“我来。”
景林感激地把碗递给她:“多谢昭训。”
昭蘅在他面前垫了一张帕子,这才捏着勺子慢慢喂他吃东西。李文简没什么胃口,但吃东西伤口才好得快,所以他皱着眉咀嚼食物,一口一口吃得很慢。
背上的伤实在太疼,即便只是吃饭这样细微的动作,都牵扯得疼痛不已。
昭蘅很有耐心,他吃得慢,她就等他嚼完吞咽后再喂下一口。李文简感受得到她的耐心并非源于她的谦卑和恭顺,而是她本性便是如此,不急不缓,只求将手中的事情做好。这种贞静温柔蕴藏着令人心安的力量。
再豁达的人在病重时也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景林喂饭时的拘谨让他的烦躁更加严重。昭蘅的从容平和恰好抚慰了他的这种躁郁,在她的影响下,他似乎可以暂时卸下绷得紧紧的弦,专注于眼前的事。
这一顿饭,他用了比平常多两倍的时间才结束。命人撤下碗筷,昭蘅服侍李文简漱口简单的梳洗。
待忙完殿里的事情,时辰委实不早了,她见李文简神情倦怠,昨夜似乎没睡好,于是柔声问:“殿下可要睡会儿?”
李文简摇头,他常年早起,起床后会先练会儿功,然后吃早膳,早膳后读书或是处理折子。这习惯是早年在国公府时跟着阿翁养成的,多年来一向如此。
今天在床上躺了大半日,他浑身难受,即便有些累、困,也难以入睡。
“你去把我书案上的那册书拿来。”他道。
昭蘅微愣,殿下都伤成这样了还要看书吗?
推开李文简书房的门,昭蘅被屋内浩如烟海的藏书震惊到。书房的内外间几面都是书架,书案上首也堆了一摞他最近看完还来不及放回架上的书,正中间则摊开一本,笔搁在笔山上,笔尖还没来得及洗,干涸的墨已经结块。
甫一走进房中,墨香四溢。笔墨的气息初闻有些朴素的苦气,走进去后,却让人莫名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