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到陈留千余里的路程, 便是赶快一些,一个来回也得二十来日了,加上中间调查的时候,宋安派去陈留的人并没有那么快回京。
倒是去岁朝廷派出巡边的队伍, 略近一些的开始陆续返京。
第一支回京的巡边队伍乃是巡查山东、北疆两地的。不但巡边队伍回来了, 连北疆候嫡长子陈昌也回了京城。
说起来是朝廷派出的人, 又是带着圣旨出巡, 地方上应当十分配合才是, 但是地方和中央, 向来也是有拉锯和制衡的。尤其古代交通不便, 地缘被大江大河大山割裂后相对封闭, 一地的治理好坏就更容易受地方官的影响。
所以古时候的封疆大吏, 权利是非常大的,而且受到的制衡相对较小。更有夸张着, 封疆大吏被称作土皇帝。
如此情境下, 一旦彻查地方,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 无非是触目惊心的程度不同。
这一路巡按队伍的路线依旧是先到山东,山东总督接了圣旨,点了督查北疆的队伍,随巡按组一起前往北疆, 在北疆督查完毕后, 北疆亦派出督查山东的队伍,再返回山东,查清山东的花名册, 一起回京。
光是巡按组进了北疆之后, 就险些丢了性命。
北疆候名叫陈章, 与南安王府一直镇守西海沿子一样,北疆候也是祖上便镇守北疆。以前北疆陈家可是显赫得紧,也是开国功臣,这等祖上有功绩,又是封疆大吏的人家,其子孙中总有人张扬一些。若是数十年前北狄入侵之前,北疆候吃空饷那才叫严重。
后来北狄入侵,老北疆候丢了第一道防线,其中便有部分原因与吃空饷、实际兵力不足有关。那时候的老北疆候吓得魂飞魄散,虽然不敌,却十分悍勇。节节败退之后,老北疆候也组织起了几场反攻,竟是守着一个要塞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没丢失阵地,直到等到了贾代善带兵驰援。
至于北疆军中吃空饷的事,也以将士战死抹平了。老北疆候临死之前,将所有人打发出去,嘱咐北疆候三件事:第一,抹平吃空饷之事;第二,引自己为鉴,日后不许为了贪墨军饷乱编花名册;第三,不管有无战事,勤练兵,不可懈怠。
彼时陈章含泪答应。
后来,致和帝在内忧外患中夺嫡胜出,北
狄亦被赶出了本朝领土。一来朝廷是用人之际;二来老北疆候虽是战败,但为守土奋勇杀敌,血洒疆场,致和帝便未计较老北疆候战败之事,依旧让彼时的世子陈章继承了爵位。
为君之道讲究宽严相济,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若是只许胜不许败,败则严惩,谁还敢替你卖命守边疆。
陈章继承爵位之后,刚开始还恪守父训,重整军队,日夜练兵,也没在军饷上打主意。致和帝刚登基那几年,边境哪怕偶有小规模摩擦,陈章也未尝败绩。
但是人性的自律很难抵过时间,况且人性皆有贪婪的一面,军中吃空饷几乎是各地驻军的潜规则。别人都吃,自己不吃就显得亏了。而且陈章做了多年的北疆候之后,大约也有些忘了之前父亲临死之前的嘱咐,曾经治理十分好的北疆这些年也未能免俗,渐生腐败。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圣旨,说是要互相督查各地驻军花名册。
北疆离京城远啊,当时北疆候收到圣旨的时候还刚从邸报上看到岩亲王谋逆,已经被拿下。却不知道岩亲王谋逆后,朝廷争夺的详细,更不知道这次全国都会督查驻军花名册,只当是自己被谁弹劾了,引来巡按组彻查。
这等情况下,陈章一下想到了当年父亲战死时候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当年若不是担心吃空饷的事爆发,老北疆候不用拼了性命换回陈家平安;而且当年陈家运气还不错,正巧有一场战争抹平那些无中生有的兵员。可是现在天下太平,自己要怎么抹平?
当时陈章苦思了一夜,险些就铤而走险,让巡按组来个‘路遇山匪’,索性不留活口。
还是陈章的夫人劝阻了陈章,陈夫人道:“我虽不明白你们朝廷上的事,但是管了侯府这么多年,也知道府里奴才上上下下的,总要偷摸几个。只要在限度以内,我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只有那起将主子当傻子耍的刁奴才打发出去。老爷且想,我就是将府上的奴才全都换过,难道以后新来的人就一个子也不会偷摸了么?说不定新来的人更贪也是有的。
朝廷这回查吃空饷的事想来也跟打理中馈一样的 道理。老爷怕查,难道别的地方就不怕查了么?说不定别的地方比咱们北疆更严重呢。便是到时候皇上圣旨诏老爷回京对质,老爷也只管哭一回,让皇上也查查别的地儿,且不知道查出多少人来呢。到时候不过是挑几个贪
得最厉害的杀鸡儆猴。
我就是只管一座侯府的内宅,尚且不能将所有奴才都打发了,堂堂朝廷,岂能将镇守边疆的主帅都换过?到时候无人可用说不定惹出更大纰漏来。老爷现在沉不住气动了手,那才是真的罪无可恕了。这回朝廷来那么多人,光是龙禁尉都有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