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的情形。
穆燕和钱招娣等人正说着什么,见她来了,都连忙迎了上来。
“师父,您来了!”
梅娘笑着跟大家打过招呼,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呢?”
见她问起,穆燕连忙拿起桌上的食物给她看。
“师父来得正好,这是一个学徒从家里带来的,我们正猜测这东西是怎么做的呢,您也尝尝。”
梅娘见她手里的东西是一个碧绿色的团子,不由得眼睛一亮。
“这不是青团吗?”
钱招娣笑道:“我就说师父一定认得嘛!那学徒老家是江南的,说是他们家乡的风俗,清明节要做青团吃,拿了一盒给咱们尝尝,我吃这味道倒新奇,正琢磨该怎么做呢。”
邵兰也过来说道:“只是少了些,我才吃了一个,还意犹未尽呢。”
梅娘说道:“这有什么难的,你们去准备食材,咱们也做些青团,大家都尝尝。”
梅娘最近忙,已经有一阵没来教她们手艺了,听了这话,大家顿时欢天喜地,纷纷按照她的吩咐去准备材料了。
等到各种食材都预备齐全了,大家团团围在一个大案板附近,看着梅娘要怎么做。
梅娘先把新鲜艾草放入开水锅中,焯了几下捞出来,放在冷水中浸泡。
冷却的艾草和水一起磨成绿色的汁液,过滤掉渣子后放在一旁备用。
把糯米粉和澄面加糖混合均匀,再加上猪油,倒入开水,迅速搅拌成团。
混入艾草汁,揉成光滑的面团。
和好了面,后面的步骤就简单了,梅娘让大家一起动手,把面团切成大小相同的剂子,再把剂子按成薄圆片,把馅儿团放进面皮窝中,用虎口用力收紧,再揉成光滑的圆球。
百味堂最不缺的就是食材,有梅娘发话,一应馅料都是全的,只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做出红豆沙馅,咸蛋黄肉松,芝麻花生等各种馅料,闻着这些又香又甜的气味,连干活都觉得心情好多了。
包好的团子放在笼屉中,蒸上一炷香的功夫就好了。
梅娘教大家在青团出锅的时候先抹一层油,这样就不会粘手了。
香甜的馅料混合着艾草清新的气息,一掀开笼屉盖,那股子香而不腻的味道直往人鼻子里钻,闻
在鼻端,不由得让人蠢蠢欲动。
这时邵兰见不远处走过来几个学徒,忙叫她们过来,给梅娘介绍。
“师父,这就是带青团来的罗秀娥,秀娥,快给师父行礼呀。()”
罗秀娥吓了一跳,连忙要行礼下去。
梅娘扶住她,笑道:别忙着行礼,你来尝尝看,我做的青团滋味如何??()?[()”
罗秀娥受宠若惊,接过了梅娘递过来的青团。
莹白的瓷盘中盛放着数个油绿锃亮的青团,还留有一丝丝余温。
罗秀娥眼睛一亮,再看向梅娘的眼神便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惊讶钦佩。
“这是师父做的青团吗?比我家里做的好多了!”
她祖籍江南,按照家乡那边的习俗,过清明节是要做青团的。
可是来到京城,少不得要入乡随俗,再想吃到家乡的青团就不容易了。
家中虽然也做青团,可是家人厨艺平常,做出的青团不是带着艾叶的辛涩,就是馅料油腻难以下咽,甚至连面团都和不好,不是硬邦邦地捏不住,就是软趴趴的,拿着粘手,吃着粘牙。
可眼前的青团却不一样,只见这些青团一个个碧绿如玉,清香四溢,简直比她们家乡那里最好的厨子做的都好看!
在邵兰等人的催促下,罗秀娥小心地拿起一个青团,一口咬了下去。
入口便觉得糯韧绵软,吃起来柔而不腴,咬破外皮后,里面的馅料涌出来,更是香得人欲罢不能。
吃到这个味道,罗秀娥顿时喜极而泣。
这是家乡的味道啊,如此美味,如此醉人,令人流连忘返。
见罗秀娥吃得眼泪汪汪,却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青团,大家也好奇起来,纷纷拿起青团吃了起来。
之前罗秀娥只带了一盒青团来,百味堂这么多人,也不过是邵兰和钱招娣等人能吃到一个尝鲜,大部分都没有吃过。
此刻梅娘蒸了好几笼屉,所有人都能吃上青团了。
绵软的糯米皮,香甜鲜香的馅料,吃着甜丝丝的好吃极了。
而面皮中的艾草汁则恰到好处地中和了糯米皮的腻和馅料的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味道,吃在口中宛如置身旷野,闭上眼睛甚至能闻到那阵阵清新自然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
要不是梅娘提醒她们吃多了不好克化,大家恨不能将这些青团一分而尽。
这青团可不是什么时候想吃就能有的,只能清明节的时候才有得吃。
下次她们再想吃,就只能等明年清明节了!
吃过了青团,邵兰去泡了茶水来,让梅娘坐在一旁喝茶休息。
钱招娣最近沉迷教学事业,吃过青团以后宛如魔障了似的,拉着穆燕反复确认青团的制作过程,一边嘴上念叨着,一边手上还拼命在纸上记菜谱。
梅娘看着好笑,走过去指点了一番。
确认了青团的菜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