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就今天下午吧。”
如费靖所料,一听他们来意,华影院线那边几乎没多做考虑,就同意了出借一批全息头盔的要求。甚至还主动问他们这一批次的够不够,不够的话他们还可以问总部调。
“听他的意思,他借我们这五十个头盔,都没跟总部打申请的吗?”费靖直到坐上车,都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头盔造价至少要万把块,这么多数量,好歹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吧。”
乔卿坐在后座上玩手机,笑了一声。
“乔导,你笑什么?”
“你是不是忘了,我现在除了在给华影打工以外,也是他们的股东?”
乔卿扭过头来,朝他晃了一下手机的聊天页面,“这种事情,跟Lily姐打声招
呼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兴师动众。等他们一层层审批下来≧(),还不知道要耽搁多久呢。”
费靖冲他比出一个大拇指。
“车上就别看手机了,会晕车。”
封缙云把手机从他手里抽走,不等乔卿反应过来,就给他脖子后面塞了一个头枕,还顺手揉乱了某位导演昨晚刚洗过的蓬松柠檬味小卷毛。
乔卿扁了扁嘴角,用带着埋怨的眼神瞪了他一眼,换来封缙云一个包容的温和笑容。
车子驶过一片林荫大道,细碎的阳光透过茶色车窗映照在男人的侧脸,朦胧的光线像是相机过曝后拍摄出来的照片,像是青春电影中回忆初恋时闪回的片段,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可恶,居然用美男计。
乔卿的脸颊有点发烫,他飞快地移开了视线,闭上双眼假寐起来。
三天后。
一段名为《我在一家福利院,看到了真正的死亡教育》的直播录屏,在获得了多家官方媒体的转发报道后,成功登顶热搜!
发布这条长视频的,是一个在行业内还算有名的教育博主。
不少网友们见他还带了#鬼怪公司#的电影标签,不禁有些纳闷:你一个搞青少年教育的,应该和这部电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吧?
但视频接下来的内容,完美回答了他们的疑惑:
博主先是通过镜头,带领观众参观了一圈这座新建福利院的内部环境和各项设施,又带领着他们,简单逛了逛前院的活动区域和后面的仓库。
但这些都不是这期的视频的重点。
他很快来到院长的办公室,将镜头对准了孩子们每周都要写给院长的日记。
这些都是对福利院每个参观者和领养者公开的,孩子们在写之前也都被告知了,所以不存在偷看日记的问题。
日记本是门口文具店批发买的,七毛一本,纸张很差,装订得也歪歪扭扭。
视频播放到这里的时候弹幕已经不能看了,全都是在骂福利院丧尽天良,连给孩子们买点好本子的钱都没有,还装模做样的搞什么慈善?
搞不好就是打着慈善的名头,实则跑来消费大家善心、中饱私囊的!
但博主用平静的一番话,让这些在弹幕里叫嚣着要关闭福利院彻查财务的人,全都闭口不言了。
“这家福利院的绝大多数孩子,”他说,“都是乔卿导演在《解梦师》拍摄期间,从各个偏远地区带到这里的。其中有一些,还在电影里露过脸,当过儿童群演。”
“你们觉得这些本子很破,很差劲,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能够用上崭新的、不限量的本子,用途还是奢侈地用来写日记。”
他告诉观众们,对于这群平均年龄都不到十三岁的孩子们来说,演过福利院投资人拍摄的电影,那是值得吹嘘好久好久的骄傲经历。
尽管他们在电影中出场的时间可能都不到一秒钟,占据的画面只有米粒大小,他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
() 烦地对其他孩子说着那短短几个小时的新奇体验。
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他们有意想要炫耀,而是所有孩子们都追着他们询问细节,无论听了多少次,都听不腻。
“夸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四后行,”博主说,“在评价这所福利院之前,不如先听听这些孩子们的心声吧。”
博主弯下身子,一页一页地翻着这些字迹稚拙的日记本。
“我今年11岁,马上小学毕业,要去上初中。我长大了,要去首都上大学,上了大学以后,要去当导yan。乔卿哥哥说,当导yan可以认识很多很多人,我想交一百个朋友,请他们帮我找人,我的爸爸妈妈。”
这个孩子甚至连“演”字都不会写,最后是用拼音代替的。
但他却一笔一划地在日记本上,完整写出了乔卿的“卿”字。
“我想早点长大,打工赚钱,一个月赚三千,给妹妹一千,给老师一千,我一千就够了。老师说方便面三块钱一包,长大之后,要是能每顿都吃方便面该多好。”
“我好喜欢乔哥哥,他每次来,都会给我们带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他说他住在津城,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这个城市!我要带乔哥哥吃好多好吃的!”
这些都是上一次乔卿来福利院后,孩子们写下的日记。
那一天院长给他们的提议是“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