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3:白头(12)
2024年1月下旬,战况陷入了僵持之中,在战争初期迅猛地南下进攻并多次对韩军造成重创的朝军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且因韩军动员部队发起的反攻而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碍。在西北方向,对首尔的围攻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星期,朝军步步逼近市中心区域,而外围的韩军则配合着城内守军对朝军包围圈的薄弱处进行突击以冲破朝军的包围网,但这些攻势多半以失败告终。在韩军的反扑之下,战线维持于韩国境内京畿道-江原道一线,这为韩军继续动员后方力量创造了一定的机会。
尽管包括李璟惠总统本人在内的行政中枢和以合同参谋本部为核心的军方首脑都被困在首尔,他们的命令仍然能够被传达到首尔以外的区域。根据军方的戒严命令,凡是被怀疑协助朝军的叛徒应当被立即采取措施逮捕,这为各地的士兵们提供了用暴力手段维持秩序的绝佳借口。军队默认了因逮捕失败而击毙目标的行为是合法的,当他们决定承认这些措施时,就无法避免一部分滥用权力的军官肆意妄为地向着被怀疑目标开火。
相较之下,首尔的情况还没有恶劣到如此地步。这不仅是因为防守首尔的士兵们无法在缺乏市民支持——兵力不足导致他们相当依赖于由市民组建的辅助技术团体——还由于他们面临着的威胁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严重。每一场战斗对韩军指挥官们而言都无异于一场豪赌,他们希望能够从敌人手中夺回部分街区,但又担心过分地损失兵力会让防线变得更加脆弱。韩国空军的活跃为他们解除了大部分来自头顶的风险,除了偶尔有炸弹落在市区内之外,朝鲜空军的影响力在首尔上空受到了严重限制。
但是,地面上的战斗还要依靠士兵来完成,参加这场战争的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在地面交战之前就使用立体化的打击手段完全摧毁敌方抵抗能力的本领。在第八师团负责防守的北部城区左侧地带,第一机甲机械化旅团于其核心据点附近集结了超过2000名韩军士兵,并在其代理旅团长柳成禹大领的指挥下沿着多条街巷同时向朝军发起了进攻。第137机械化步兵大队的丁龙汉大尉(中队长)接受了夺回银行大楼及广场的任务,他和他的士兵们从地铁隧道中绕过了朝军的主要防线,从广场另一侧的商业大楼中突然出现,打了朝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在半个小时之内,从附近赶来增援的朝军迅速地压制了韩军的进攻,看样子他们打算顺势攻入地铁隧道并反过来威胁韩军的后方。朝军构筑的防线尚未被冲垮,此时任何一处战场上韩军的退缩都会对战局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伤员接连不断地被送入地铁隧道之中,有些人就被扔到站台附近,他们缺乏医疗人员的及时救治。仅存的少量军医被韩军保护在地下掩体中,这些专业技术人才不能随便地把性命丢在战场上。
“第一层和第二层已经被我军夺回,在向着银行大楼进攻之前,我们要确保商场完全处于我军控制之下。”丁龙汉大尉嘴里叼着电子烟,他发现伯顿嘴里也叼着和他同款的电子烟,不由得多看了伯顿几眼,“这座商场的三楼有一个延伸到外侧的阳台,以前好像是供那些顾客吃喝玩乐的地方。我们把这座阳台拿下,然后——”
“丁上尉,这地方彻底暴露在敌人的交叉火力网下,广场周围至少有5栋大楼中的敌军可以随意向着阳台射击。”麦克尼尔立即指出了丁龙汉大尉的失误,他并非畏惧死亡,只不过他还不想毫无意义地在愚蠢的冲锋中送命,“如果我们没有消灭周边的敌军,贸然在这里设立一个火力点会让我们承受更严重的损失。”
丁龙汉大尉又不说话了,每次麦克尼尔打断他的论述时,他都会一声不吭地低下头继续看地图。周围的韩军士兵等待着丁龙汉大尉的命令,从长官和这两名外国难民士兵的对话中,他们隐约地感觉麦克尼尔和伯顿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只有同样经验丰富的战士才能反驳一名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军官的意见。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丁龙汉大尉指着当前的时间,“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士兵跨过整个广场去攻击那座大楼,完全是送死。”
“没别的办法了。”伯顿知道丁龙汉大尉的做法不太合理,而他也想不出什么更高明的战术。韩军又没有更多的无人机、装甲车和坦克用来在火力上压制朝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任何地点的易手都必然伴随着更多的血腥。这是士兵的宿命,那些因义务兵役制而被征召入伍的青年也应当明白这一点。就算他们当时不明白,在亲自参加首尔战役十几天后,还不明白这种道理的士兵早就不在人世了。
“重点是,虽然我们能够轻松地从阳台上攻击广场的任意角落和敌人驻守的任意火力点,但缺乏掩护的阳台会成为屠宰场,我们送过去的士兵就是敌人的靶子。”麦克尼尔从商场大楼后方画了一条线,“在周围的敌人纷纷赶往这里并把我们淹没之前,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商场大楼后方绕到广场西南方向的街道上,进入这处建筑工地,再从教堂附近钻进邮局。”说到这里,他向丁龙汉大尉确认了从官方渠道获得的有关建筑物年代的情报,“……这个老古董房子连地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