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军队。一时间觉得最近的训练项目难度过高的麦克尼尔发现自己对不同型号的动力装甲缺乏充分的了解,而且他之前还在和博尚议论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时提起过那些装甲的蹊跷之处。思前想后,麦克尼尔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全面地了解一下那些动力装甲,这背后说不定有什么隐情。
讨论会结束后,麦克尼尔先行离开。他走出房间,随手关上门,站在外面等待了几秒。屋子里响起了不小的议论声,有几个声音分明对包括他在内的德国人表示不满:
“……这些家伙把我们的牺牲当做什么了!?”
“德国人跟巴基斯坦人没什么区别,咱们不能总盼着他们赐予我们什么……”
麦克尼尔摇了摇头,他理解这些孟加拉人的心情,可他什么都做不了。早些把孟加拉地区的危机解决,也许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但至少他可以马上把这些忧虑都跑到脑后了,因为他又得到了一次出差的机会。担心聚集在附近的孟加拉人难民造成更严重问题的第9空降师需要时刻和外界保持沟通,并确认本地的印度官员所说的话真实可信。当麦克尼尔了解到了自己的差事后,他把情况告诉了博尚,后者打算联系他们的印度人朋友带来一些麦克尼尔和舒勒急需的展览品。
1984年1月14日中午,麦克尼尔和博尚开着吉普车准时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这是一座几乎被涌来的孟加拉人难民塞满的村庄,难民数量比村民还多,以至于部分担心发生出现恶性治安事件的村民已经逃到城市去投奔亲戚了。担心在村子内遇到危险的麦克尼尔和博尚叫来了几名士兵陪同他们出行,同时偷偷带上了几把手枪。待到这些士兵们不适合继续跟随他们的时候,他们必须有自保能力。
和一个多月以前的情况相比,孟加拉人难民的处境有所好转。派驻到村庄中的印度官员为这些孟加拉人难民建立了临时住所,免得露宿街头的难民影响当地的形象和正常秩序。有一些孟加拉人随意地走在街道上散步,麦克尼尔也很难看出他们究竟是难民还是本地居民。无论如何,周围的村镇都因为难民的涌入而变得热闹了许多,即便很多人不怎么欢迎这些不期而至的访客。
“很好,他们也适应了本地的风俗。”麦克尼尔高兴地看到部分躺在街头的孟加拉人难民脸上的绝望已经消失了,那种眼神在他第一次造访这些村庄时把他吓了一跳,“印度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想这里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
“起作用的是印度人给他们发放的救济粮。”博尚坐在座椅上闭目养神,他平时要处理的杂务比麦克尼尔多出至少一倍,“昨天还有新闻报道说孟加拉人难民饿得跑到城里抢劫……”
麦克尼尔把吉普车停在村子外围地带,让博尚去打探消息,他自己和其他两名士兵留在吉普车内。过了几分钟,一路小跑返回的博尚返回他身旁,小声说他们要找的人已经提前到了。
两人跳下吉普车,告诉其他士兵原地待命,而后向着博尚所说的那座仓库走去。虽然麦克尼尔和博尚都认为他们私下里托人办的一些事即便公开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损失,但本着减少不必要干扰因素原则的麦克尼尔还是同意做好保密工作。在那之后他们不得不在半路上说了一连串的假话来蒙骗对真相毫不知情的两名德军士兵。
步行从一栋栋房子旁经过的麦克尼尔很快抵达了那座仓库,他一眼就看到有一辆大货车停放在外面,心想友军的伪装技巧还是欠缺火候。来到大货车旁并和司机简单交谈了几句后,麦克尼尔和博尚一前一后地进入仓库,首先映入他们眼中的便是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动力装甲。
迪迪埃·博尚上前和帮助他们把这些淘汰掉的废旧装备送到此地供他们参观的德军还有印军军官打招呼,麦克尼尔见状也凑了上去。他不认识这些人,但他需要这些人帮他完成一些眼下他自己不方便亲自去办的事。装模作样地寒暄了几句后,麦克尼尔和博尚便在这几名军官的带领下参观这些被淘汰多年的废旧动力装甲。
“动力装甲的更新换代速度简直惊人。”麦克尼尔的视线捕捉到了一款十几年前的老型号动力装甲,它如今仍被印军的部分作战部队和警察部队中使用,德国的某些盟军也做着也印度人相同的速度,“再这样下去,每一名士兵都会成为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
“成本也不容小觑。此外,美国人还有英国人的思路和我们不太一样。”博尚指着和那具动力装甲并排躺在地面上的另一款体积较小且轮廓也更圆滑些的外国制动力装甲,“依我看,三十年之内我们都不必担心动力装甲成为每个普通士兵都能持有的标准装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麦克尼尔点了点头,蹲下去仔细观察那两具由不同国家生产的动力装甲。左侧的第9代动力装甲是德军及其盟友于60年代装备的主流型号,其间经过了多次升级换代,并在60年代末被第10代动力装甲所取代。这种有些潦草的命名方式也许很符合德国人的风格,而麦克尼尔绝对不会因此而轻视它:漆黑一片的装甲背后藏着数不清的幽魂,既有受害者的,更有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