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3:二分时(2)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遗憾地看到动力装甲发挥作用的最大舞台不是战场而是本应和平的城市。”穿着一件印度仿制品动力装甲的麦克尼尔无精打采地盯着眼前几十名同样有些萎靡不振的孟加拉人士兵,“……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当然,我很高兴能看到你们在最近几个月的奋战中频频地给敌军的游骑兵部队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假如各位之中有人因此就认为装甲猎兵过时了或者不适用于目前的战争了,那可大错特错了。”
尽职尽责的翻译站在麦克尼尔身旁,帮助他把德语翻译成孟加拉语。如今的麦克尼尔没有心思去特地结交这位翻译,尽管他只需要多说几句话就能改变此人的命运。以前有许多翻译给麦克尼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无论在个人专业技能还是在信仰坚定程度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要不是因为对动力装甲背后的秘密相当好奇,也许这一次麦克尼尔同样会静下心来仔细感受孟加拉人的苦难,并为他们未来的自由尽自己的一份力。
但他实在是太焦躁了,况且身份上的错位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判断。身为合众国的公民,如今他为合众国在这个平行世界上的大敌服役,而他的【祖国】却和一个对孟加拉人实施灭绝的国度暧昧不清。理智和情感在他心中交战了许久,双方至今未能分出胜负,而麦克尼尔没有停下来继续思考的余裕。有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还在被驱逐、被杀害,他生来便是要为阻止这些惨剧而奋战的,否则他便愧对自己加入GDI军队时的承诺。
聚集在农舍中的这些孟加拉人都是谢里夫·罗易精挑细选出的优秀士兵,其中不乏曾在巴基斯坦军队的重重围剿下和敌人缠斗数月的勇士。按照德国人的构想,当孟加拉人的抵抗运动逐渐【正式化】后,建立能同敌人的正规军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正面作战的部队尤为重要。于是,在和约阿希姆·汗商议过后,麦克尼尔承担了这一任务,并着手训练孟加拉人自己的装甲猎兵部队。
这事本该由第9空降师属装甲猎兵营的指挥官施密特中校差人来办,但既然参谋连愿意接下这棘手的工作,施密特中校也乐得清闲。作为对麦克尼尔的感谢,他说服运输武器装备的军官向孟加拉人多提供了一些老旧型号的动力装甲,说是要尽快壮大孟加拉装甲猎兵部队的规模。
虽然装甲猎兵在巴基斯坦的同级别竞争对手游骑兵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麦克尼尔相信那是由于装备过于老旧以及敌军缺乏后勤补给。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装甲猎兵的优势——这些士兵的行动比任何一种步兵都更加致命,而且在缺乏运输工具时也能以更快的速度行军或追赶目标。即便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装甲猎兵仍然能够在巷战条件下轻而易举地杀死无法伤害到他们的普通士兵,那些经常在搏斗中被砸开的墙壁就是明证。
“……刚才,我已经向各位简要地说明了动力装甲在战斗中的优势和劣势。一般情况下,动力装甲的能源足够你们坚持到战斗结束。”麦克尼尔有些心不在焉,他仔细思考着装甲猎兵的过去,从中发掘值得他注意的线索。德国人打响了装甲猎兵的名声,也让他国对这支部队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觉,那些费尽心思也无法打造出和德军装甲猎兵部队一样威武的重装部队的军官们大概已经浪费了不少经费。“但是,能源耗尽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你们长期得不到补给或无法后撤的时候。我想你们已经在和敌军交战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点了。”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随即抱怨起来。他们当中有人在德军基地里已经领教过麦克尼尔的魔鬼式训练方法,谁也想不到返回故土之后竟然还要受到此等待遇。有孟加拉人不禁反驳称,他们根本没办法在动力装甲能源耗尽的情况下仅用自己的体能继续使用动力装甲和敌军作战,那是大力士也很难完成的极限挑战项目。
迈克尔·麦克尼尔一言不发地倾听着他们的发言,仿佛此事和他毫不相关一般。
“都说完了?”待到声音稍微小些,他清了清嗓子,“那就开始训练,我想你们应该不会有意见。”
“其实我觉得——”
有个孟加拉人刚要发言就被同伴们挤走了,余下的人依照麦克尼尔的指示离开农舍、沿着他们当前的驻地奔跑。一种微妙的情绪在孟加拉人的队伍之中发酵,其中充斥着对德国人持续干涉的不满。
不过这些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当这支队伍通过休息中的德军车队时,很不体面地躺在车辆附近的德军士兵便向着他们问好。德国人本没有理由来到这里,如今孟加拉人所能指望的外国友人当中也包括自孟加拉危机开始以来全心全意地支持着他们的德国人。想到这些,方才对麦克尼尔的指示有些意见的孟加拉人也变得安分了许多,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形,一丝不苟地沿着规定好的路线前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麦克尼尔没有跟随这些士兵一同训练,他有些更重要的工作得完成。稍微考虑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后,他不紧不慢地走出农舍,不出所料地发现平时忙碌在外面的游击队员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必须重新自行承担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