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侯自己自然愿意打这一仗, 但他却不会无诏出战。
永宁侯府除了他父子几人,其他所有人都留在了京城,这就是牵制, 亦是法度,自古有之。
永宁侯的折子天就要递上去一回, 他一直在等,等朝廷何时下定决心打。
果然是等来了, 等来了点齐人马,随时出战的旨意。
也等来了赵王。
赵王从来不是个纯粹的文人,也不是纯粹的武将。
听闻赵王十余岁时起,便入京营历练, 至今一直从未间断过。
这次陛下派赵王前来,而不是其他王爷,其中用意,着实是令永宁侯揣度了好几日。
说实话, 他宁愿来的是其他武将,也不想来一个皇子王爷什么的。
一个不好,可能就会卷入夺嫡之争中。
对于一个边关守将而言, 这实非是他所愿。
可是赵王带着人马粮草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永宁侯也只能先静观其变。
清音送走赵王, 顺便送了他一些救命良药, 还暗中放了一个傀儡在他身边护他周全。
没办法, 她现在押宝在赵王身上,自是不能叫他出事。
之后,清音就全心准备乡试了。
乡试,因是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乡试分三场, 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三天,共考九天。
乡试的人数更多,所以要分批次入场,清音运气平平,是最后一批次进入考场的。
想到这一考就要在考场内待足九天,林氏的心情和表情都不怎么好。
但她却并未说出什么扫兴的话,只叮嘱清音在里面小心行事,身体要紧。
她在考场里绝对不能出事,一个不慎很可能就会被人发现身份。
清音对林氏的嘱咐自是无有不应。
进到考场中,倒是幸运的,没抽到臭号,哪怕她是可以做到屏蔽五感,但臭号始终是会叫人不适的。
考舍比考院试时大了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
她收拾好东西,点好药香,云板就被敲响,胥吏带着差役开始发卷。
拿到考卷,只看了一眼试题,清音就心里有数了。
因事先让人查过,知道此次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来自翰林院和礼部,分属不同派系,清音就猜到这一场考试定不简单。
想要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几乎没可能。
如此的话,本次考试谁能最后胜出,一举夺得头名解元,必是要经过诸派系的一番权衡角逐。
其中多少争执多少妥协多少平衡,她是不管的,因为她的目标只是中举,并不需要多好的名次。
非是她不想,而是到了这一步,她所求的依旧只是一个稳字。
谁叫她的软肋如此明显呢。
她不夺第一,但前三总要有她一席之地。
太低了,她也不愿意。
说实话,垫底太丢脸了。
她也是很要面子的好不好。
清音提起笔,在草稿纸上先书写起来。
时间充裕,完全够用。
她一日三餐,早睡早起,从不超时少时,生活极其规律。
要不是活动范围仅限这一间小小的考舍,还真当是在自己家。
隔着考舍的是一块薄薄的木板,她的动静自是叫坐在她左近的几个考生受到些影响,尤其是她不愿意委屈自己所煮食出来的各种美味,真是叫人又羡又馋,气煞人也。
清音对外面的事,是一概不管的。她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埋头写自己的试题。
其他试题都好答,只在经义题上,需小作文章,以保证不会落榜,也不能过于出彩了。
想赢简单,想不着痕迹的不上不下,这真是需要一定的功底。
真能难为死人。
饶是清音准备充足,还偷偷吞服了药丸,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考舍里面被困了九天,也差点支撑不住。
回到裴府,简单交待了一声,洗漱后她倒头就睡。
林氏吓了一大跳,将同样担心不已的裴玉娘等人赶了出去,只留下林嬷嬷,两人一起照顾她,没敢离开半步。
因着清音事先有交待,说她不会有事,只是需要休息。所以林氏她们也不敢去请外面的大夫进来给她诊脉,一直揣揣不安,直到一天一夜之后,清音方睡醒起来。
好不容易安抚好一众人,清音才进书房里去听汇报。
她不在的这些天,外面确实发生了不少事。
其中最让她关心的还是武阳关之事。
“武阳关一开始情况不容乐观,赵王还未到,东夷便联合诸部夷人大举进攻破关。”
“等赵王带大军一到,与永宁侯部前后夹击,灭夷人一万七千余。”
“夷人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