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1 / 4)

不多会儿, 阿夏、阿秋、宋氏兄弟四人被传唤进了房间。

一进屋,梁阑玉就发现宋家兄弟的脸色不太好看。像是没休息好似的,两人黑眼圈如出一辙地重, 宋愈的一张俊脸更是阴沉沉的。

梁阑玉奇怪地问道“宋大郎,宋二郎,你们昨天干什么去了”

宋闻忙道“回都督, 我与弟弟昨日在府上并未出去过。”

梁阑玉问“那你们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没睡好吗”

宋闻和宋愈对视了一眼。

宋闻小声道“我与小愈听闻都督昨日在草市遭遇了刺客,十分忧心昨夜确实没有休息好。”昨天梁阑玉出行,挑选的都是勇武善战的甲士做护卫, 他们并不在此列。

梁阑玉奇怪地看着他。这两兄弟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她的安危了, 还关心到失眠

不过转念一想,这俩兄弟这么在乎自己的身份, 她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没人为他们脱籍了。他们为此忧心,倒也合理。

于是梁阑玉未再纠结这个话题,随口问了两句就揭过了。

她切入正题“我叫你们来,是有件事需要你们去帮我查清楚。刚才我看了军营送来的账簿, 军队的收支竟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但据我所知,朝廷在郁州划拨了五万亩良田作屯田之用,按说本不该如此。你们去帮我查查我这其中是否有何隐情。”

阿夏阿秋二人应声道“是, 都督。”

宋闻和宋愈却又交换了下眼神,似乎他们知道些什么。

梁阑玉注意到了他们的小动作, 立刻问道“你们可是有什么事没告诉我”

宋闻抿了抿唇, 道“并非刻意隐瞒。先前我们在外打探消息时,曾听闻过一些流言蜚语。但因尚未查实,是以未向都督禀报。”

梁阑玉问“什么流言蜚语说来听听。”

宋闻道“先帝昔年曾在郁州开垦、征用了五万亩良田作为军田, 并在郁州安置两军抵御北寇。但就在军田划拨不久后,当地豪族便买通官吏,以自家旱地、无人要的盐卤地强行置换、侵占了军队的大半良田。因此军队仅靠军田入不敷出,每年都会劫掠百姓以补充给养。”

梁阑玉眯眼。这就跟账簿的不合理处对上了。既然民间有这种传言,大概率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在她印象中,她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也曾看到过一段描述,说这个年代因为南方引进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土地价值陡增。所以豪强权贵们“封略山湖”,抢占官田,化公为私的土地兼并之风大为盛行

她又问道“据你们听到的传言,是哪些豪族强占了军田”

宋闻道“在郁州有三家势力最大的豪族,瓜分军田的正是这三家。第一家是崔家,家主名为崔起。他们本是江南的次等士族,但因崔起娶了一位徐姓女子为妻,崔家从此飞黄腾达。”

“徐姓女子”梁阑玉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马上有所联想,“可是中书监徐善的亲眷”

宋闻点头“是徐中书的亲妹妹。”

梁阑玉瞬间了然。

中书监徐善,和自己的父亲梁羡、潘晟的父亲潘亮一样,同为先帝任命的四大辅臣之一。他不光在朝中有权势,徐家本身就是在江南耕耘多年的世家大族。有这么个后台,也难怪崔家敢在郁州横着走了。

梁阑玉又问“还有另外两家呢”

宋闻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作沉吟后,忽然换了个话题“听说都督昨日在草市,和两位纨绔起了冲突”

话点到为止,梁阑玉立刻领悟了他的潜台词“另外两家,是张家,以及梁家”

宋闻并未作答,相当于默认了。

梁阑玉舔了舔嘴唇。这区区一个郁州还搞出三大家族来了,怎么跟演红楼梦似的这次不用宋闻解释,她来之前看过县志,所以对张、梁两家的背景都很清楚。

张家本是个普通人家,生了个普通的女儿,又嫁了个姓云的普通男人。倘若只是到此为止,那张家到现在也搬不上台面。可偏偏,两人生了个不普通的儿子,名叫云尚也就是云秦的亲爹,大齐国的开国皇帝

这下可了不得,张家摇身一变从普通人家便成了外戚,简直是鸡犬升天啊

想来这张家在郁州必定嚣张过几年,但可惜的是,先帝和他那位亲娘张氏女命都很短,开国没几年就前后脚离世了。

外戚这东西,向来是人死灯灭。张家在朝廷又没出什么当官的人才,势力大为衰减。也难怪昨天张康和梁有在草市里会有一番“风水轮流转”的对话了。

至于郁州的梁家他们的后台,当然就是建康的梁家了。甚至梁阑玉昨天还亲耳听见,梁有把她这新来的都督当成了他欺男霸女的倚仗。

想到这些,梁阑玉揉了揉眉心。郁州的水还真是够浑的的。看来想把局面肃清,她必须费些心思了。

就在她整理思绪之际,她余光瞥见下方宋二郎的脸上似乎闪过了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