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在荣国府的生活一直很平静,与宝钗相处久了,也不得不为她的谦和持重而感慨。
分明是年岁不大的姑娘,但为人处事格外世故周全,说话行事总能令人如沐春风。
因林如海收到黛玉的家书,以及琳琅提醒的私信,对方意识到这方面的疏忽,他和贾母早就说好了黛玉和宝玉的婚事,甚至把女儿的嫁妆都提前准备好了。
林如海思忖着,这件事虽然没有放在明面上讲开了说,但贾母既然有意将玉儿留在身边照看,有意撮合黛玉和宝玉在一起,作为嫡亲的外祖母,想必不会有所变故。
但穆家的姑娘私信中着重提醒他,人心莫测,如果打算把女儿嫁到荣国府,最好把婚事提前定下来。
琳琅举了宝钗的例子,提及金玉良缘的传言,以黛玉的性子,心里没着落,很容易胡思乱想,抑郁成疾。
林如海觉得琳琅说的有道理,当即就给贾母去了一封信,提及他们当年的约定。
正因如此,金玉良缘的言论私下传了一阵儿,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宝钗好似没事人般,姿态自若,依旧和琳琅黛玉三春她们谈笑风生。
贾母不由高看了宝钗一眼,这姑娘荣辱不惊,是个好孩子,但私下狠狠地敲打了王夫人好几回,言语犀利而直白,直戳重点。
“老二家的,你真是糊涂啊,宝钗那丫头就算哪哪都好,合你的心意,但她的出身终究不及玉儿好,商贾之女,选正规的选秀资格都没有,咱们贾家世代簪缨,再如何走下坡路,也该娶个门当户对的!”
贾母疾言厉色,心想着格外不高兴,先前隐忍不发,是看在薛家到底是亲戚,不想在人前折儿媳的面子,免得她没脸。
但现在扬州的女婿正式发话了,宝玉和黛玉最好先定亲,走个流程,三年五载后成亲也可。
毕竟黛玉体弱,身体多调养几年嫁人为好,这点上贾母也考虑到了,亦是赞同。
眼见王夫人低着头,但看表情似乎不太服气,贾母冷着眼神,轻哼道,“亏你是大家族出来的姑娘,这点事都拎不清,林家曾袭过列侯,林女婿又是探花出身,当了那么多年巡盐御史,只玉儿一个独女,家底可比薛家丰厚的多,再者,宝玉分明不是读书的料,但黛玉聪慧,说不定他俩以后的孩子能像外祖般走仕途,考进士。”
贾母这话既点出了黛玉的嫁妆丰厚,绝对碾压宝钗,又说明了下一代的遗传,孙子如果有亲外公毫无私心地指点启蒙,比在外面请的名家大儒都强。
王夫人最为重视的便是自己的儿子,长子贾珠没了,宝玉可是她唯一的依靠,之前看黛玉不顺眼,主要是因为她病歪歪的,喜欢讨宝玉的强,不够柔顺,没有当贤妻良母的样子。
相对的,宝钗讨喜的多。
如今被贾母这么一分析提点,王夫人立即醒悟,宝钗似乎配不上她儿子,大儿媳李纨虽然不讨喜,但好歹是官家千金出身。
黛玉虽然有点小毛病,但这些年身体渐渐好起来,加之她父亲的官身和陪嫁,远远甩过宝钗好几条街。
虽说娶妻娶贤,但娶妻也是要看家世的,王夫人想到自己之前的鼠目寸光,不觉羞愧难当。
婆婆虽然年纪老迈,但在大事上一点儿不糊涂,宝玉理应娶个官家女,最好是陪嫁丰厚点的妻子。
“母亲,是儿媳想岔了。”
王夫人心结打开,不免惭愧地低头。
贾母满意颔首,王氏虽然不够聪明,但也不算太蠢,她虽然喜欢外孙女,但最疼爱孙子,宝玉娶黛玉,绝对利大于弊。
因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态度都拨开云雾般明朗,明面还说到宝黛二人的订亲,宝玉欣喜若狂,黛玉羞涩之余,情绪逐渐好转。
紫鹃和雪雁纷纷松了口气,为黛玉感到高兴,姑娘的婚事终于定了。
宝二爷人很好,待姑娘好,待她们也和气,姑娘与其嫁到外头的人家去,重新适应环境,面对不知慈爱或刁钻的婆母,以及人品未知的夫婿,直接嫁进生活多年的贾府多好。
王熙凤嘴巴伶俐,打趣得黛玉耳朵子都快滴血了,心里暗自高兴,与其宝钗嫁进贾府,未来有可能和她抢夺掌家权。
林妹妹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平日喜爱舞文弄墨、不喜俗务,这样的堂弟媳妇更为讨喜。
琳琅想着过几个月就要进宫选秀,估计以后很难帮到林妹妹,于是做了一件好事。
王夫人此人不像个好相处的婆婆,目光短浅了点,对黛玉的态度虽然和蔼亲切了许多,但终究是因为外物,而不是真心喜欢黛玉本身,她欣赏不了黛玉的脾性才情。
琳琅思及此处,私下给王夫人贴了一道符箓,功能性很简单,她以后看黛玉就像看亲生儿子那般带有滤镜,只会真心地疼爱。
都言红颜薄命,神仙下凡必要遭受苦难,但琳琅不觉得历劫要凄凄惨惨地度过余生,该还的东西还了也就够了。
何况黛玉的气运有被天道某处私自侵占,这也不像是正常的历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