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仁义异如胡越异(2 / 3)

剑雨临州 往也 2665 字 2023-05-29

钧、巨剑巨阙、残剑胜邪,因其每铸一寸,邪长三分,故只铸半截,却已邪气凛然,短剑鱼肠。  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们见到松溪的湛卢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历经三年辛苦,他们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之剑。  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后代诗人题诗曰:  逍遥我亦餐霞者,十年云卧湛卢下。  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  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吴越英雄只草莽,阖闾宫殿空山丘。(节选选自《湛卢山歌》,作者不详,由于原诗篇幅过长,本章仅选取其中一节)  湛卢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  湛卢,湛湛然而黑色也。  这柄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像上苍一双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五行之道,仁义为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传湛卢剑出炉之后,为越王所得,后传至越王勾践,因勾践战败,无奈之下把湛卢剑进贡给吴王夫差,然而吴王昏庸无道,湛卢剑竟自行离去,飞至当世名君楚王身边。  从此,湛卢剑便化为正义与仁德的代表,湛卢剑被后世称作仁道之剑。  “你不是猜不出来吗?为何现在又知道了?”  听玉雪这话的意思,这柄剑果然是湛卢。  “这还得多亏玉雪姑娘提醒,陆某方能猜出此剑之名!”明哲不敢自夸,谦虚道。  十大名剑,如今出世的已有承影、纯钧、七星龙渊、湛卢,剩下的六把名剑,除了轩辕夏禹尚有线索外,其余的五把名剑杳无音讯。  明哲已经心满意足了,进一趟京城,居然能见到两把名剑,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有的人甚至穷极一生,也见不到任一把名剑。明哲不过是来了一趟京城,就找了两把名剑,而且两位剑主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明哲意想不到的。或许这便是天意使然,上天注定他会找齐十大名剑,划破黑幕一角,迎来万丈光芒。  “别耍嘴皮子了,既然你猜出来了,那这把湛卢剑便归你所有!望你好生保管此剑,以此剑施行仁义之道,拯救天下苍生!”  玉雪忍痛割爱,交出了湛卢剑。在她心里,她是一万个不愿意。湛卢剑是她娘留给她唯一的遗物了,如今她把湛卢剑和西湖四景图都给了明哲,身边便再也没有娘亲的遗物,日后她思念娘亲,也只能通过模糊不清的记忆,再也没有一点物质寄托。  明哲并未接过湛卢剑,而是把湛卢剑推还给玉雪,义正言辞地说:“你娘说的对,湛卢剑是仁道之剑,持此剑者自当尽仁道,怀仁心,以仁义之举,化解天下之变局。此剑是你娘的唯一遗物,它承载着你对你娘的无尽思念,若我狠心夺走湛卢剑,那我岂不是尽失仁义之道?又有什么资格成为湛卢剑的剑主?”  为善者,自当以德服人。与明哲而言,湛卢剑只是一把剑,无非是比一般的剑有名罢!可对于玉雪来说,湛卢剑的意义非比寻常,它不仅仅是一把剑,更承载着她对娘亲的无尽思念。明哲不是蛮不讲理之人,这点人情世故他还是明白的。带走湛卢剑,失仁道,此非湛卢剑主所为也;留下湛卢剑,得仁道,此湛卢剑主之所为也!权衡利弊下,明哲还是决定留下湛卢剑。  “不行!我答应过娘亲,湛卢剑须交到你的手中。虽然我舍不得湛卢剑,但我也不想做言而无信之人,我不能违背我对娘亲的承诺!湛卢剑,你还是带走吧!”  玉雪咬咬牙,狠下心,拒绝了近在咫尺的湛卢剑。  “先别急着拒绝,听我把话说完,你再做决定也不迟啊!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不带走湛卢剑,此之谓成就仁道,虽算不上杀身成仁,但意思也差不多。虽然我不带走湛卢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带走湛卢剑的剑主。玉雪姑娘可明白我这话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带我走?”  “不错!你娘将湛卢剑交到你的手中,从那一刻起,你便是湛卢剑的主人。我和鸢儿此行的目的,是为寻找传言中的圣道之剑——轩辕夏禹。我按图索骥,沿着线索,一路找到偏城村,从村中找到了这幅《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解读出其中蕴含的线索,才找上了玉雪姑娘。传闻有言:十大名剑一旦出世,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存亡之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十位剑主皆侠肝义胆之士,欲执利剑,斩黑幕一角,迎光芒万丈。我是龙渊剑剑主,鸢儿是承影剑剑主,韵儿是纯钧剑剑主,你是湛卢剑剑主。而今十位剑主已有四位面世,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十大剑主定会齐聚一堂,抚平乱世之伤,挽救疮痍之国。在此之前,玉雪姑娘可愿与我等同行?”  明哲此言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既然带不走湛卢剑,那不如带上湛卢剑剑主,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如此一来,既不违背玉雪当初许下的承诺,也解开了两难的局面。  除此之外,明哲心中有愧,若不是上官世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