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晏殊也只是气了会儿, 随后道:“行吧,你
靖康之耻后,化南移, 应天书
院哪怕一直位列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却再难出现北宋时期的繁荣鼎盛。
可不管未来如何, 姜烟却笑着站在应天书院门口说:“两位先在应天书院做的一切,史书和百姓都不曾忘记。”
范仲淹在里整饬学风, 晏殊也为学子们解惑讲课, 一时间应天书院名声大噪, 许多学子从四面八赶来。
应天书院成为中州第一书院。
但晏殊在里的时间也不长。
他本有犯什么大错,无论对刘太后还是对宋仁宗赵祯,晏殊都是能臣, 是忠大宋的。最要的是,晏殊有才,无论是仁宗还是刘太后, 都需要他。
晏殊走的天,黄昏染红了大片天空,都说残阳如血,应天书院的学子原本计划好都来送他,只是晏殊不愿,打算趁着黄昏时分悄悄离开。
“你有高才,心性坚定, 朝廷如今最缺的便是你样的人才, 莫要着急,前路且长, 只等着罢!”晏殊拍拍范仲淹。
他最不后悔的便是在应天府结识了范仲淹。
晏殊坐上马车,黄昏下马蹄声哒哒, 马车里传来晏殊的声音:“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
姜烟上前一步,走到范仲淹身边,轻声念着晏殊的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终将再见。”范仲淹双手背在身后,还是副老农的打扮,朴实无华让人根本看不出来,人平里是在应天书院给些学子们讲课的老师。
甚至不出来,也是样的范仲淹,还会盯着学子的学风。
简直是一个翻版的教导主任。
姜烟跟着范仲淹回应天书院。
她是跟着晏殊来的,如今晏殊离开,下一次是要跟着范仲淹一起离开里。
他们走在黄昏下,橘色的夕阳泼洒在整个应天府,前面的书院大门旁的树叶好像也被染红了。
“先,我来时曾问过同叔先一句话。”姜烟脚步轻快的往前跳了几下,双手背在身后,转身倒着走,面对范仲淹说:“我问同叔先,为什么你们与我从前见过的其他朝代的官员都不同。”
范仲淹捋须浅笑:“你现在白了吗?”
姜烟了,比出一个“一点点”的手势:“好像有点头绪了。”
“便继续看。”范仲淹也有直接回答姜烟,只说:“有什么比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受到的还要真实。”
话很常见,可在片夕阳下,还是让姜烟认真的点头。
公元1028年,范仲淹在晏殊的举荐下回到开封,做了一名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的整理。
晏殊原本只是给范仲淹一个踏板,让他在为母守孝的孝期满后,仕途可以更平顺一些。
只是,晏殊怎么也到,他请来不仅是个有才华,心性坚定的能人,还是个冷不丁上疏奏议,恳请太后还政的愣头青。
上书内廷,石沉大海。
范仲淹仿佛不道是为什么一般,直接上奏太后。
太后不予理会,范仲淹又一封上书内宫。
气晏殊下了朝拉着范仲淹到角落里去。
一个红袍,一个绿袍,站在角落里不道有多显眼,还以为有人能看到他们。
晏殊把笏板往腰带上一插,撸起袖子盯着面前还一脸茫然诚恳的范仲淹。
“范希!”晏殊个子略矮一些,不如范仲淹高,叫起来的时候下意识踮脚:“你是不是疯了?你莫不是以为整个朝堂只有你道官家长大,大娘娘应当还政?”
范仲淹面色一喜,欢快的说:“原来老师也是般认为,快,我们一道上奏!”
姜烟站在旁边抬手捂脸。
她可是见过晏殊暴脾气的样子,笏板打断了别人两颗牙的。
范仲淹怎么还能从暴跳如雷的语气里听出赞许的意思?
老师的滤镜未免也太厚了吧?
“上奏?”晏殊仿佛自己是听错了一般,死死盯着范仲淹:“你说为何么多人都不曾说件事?因为大娘娘从不曾做过任何为国有害的事情。大娘娘与官家的母子情也好。你么贸然上奏,不要为了一时的名声,害了自己的仕途,也拖累了旁人!”
他是一片好心。
件事远不如范仲淹所的礼法么简单。
刘太后的确把控着权利不放,可她有做什么危害大宋的事情吗?
有!
甚至些年来大宋可以平稳,刘太后也有功劳。
而官家有表现出过强硬拿回权利的态度吗?
也有。
官家与太后,更是母子融洽,母慈子孝。
范仲淹稍有不慎,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