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旭辰和姜小月离开了议事殿之后,便留在了宫里。 他们要营造出一种,案件被彻查的假象。 现在就看徐承卫什么时候坐不住了。 许家被君主安排在了宫内一处隐秘的宫殿监管着,姜小月则住进了皇后的侧殿里。 黎旭辰是外男,不可久居后宫之中,姜小月给他想了一个法子,让君主假借惩戒的名义,让他留守在宫内亲卫队中。 这还只是第一步。 君主几乎每日都会召姜小月或者黎旭辰前去觐见。 甚至好几次姜小月都是哭着跑出议事殿的。 黎旭辰不明缘由地挨了好几次打。 这一切都是他们三人的计谋。 徐承卫不愧是老狐狸,数日过去了,依旧毫无动静。 每日准时上朝,正常处理公务,也不过问黎旭辰等人的事,宫中也没有发现举止异样的眼线,看不出有不对的地方。 这一日,君主再次召见黎旭辰和姜小月时,终于忍不住问道,“咱一直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黎旭辰说,“不等也没有办法。若是贸然抓人,他定是不会认罪,只怕到时候君主反而落得一个残害忠良的恶名。” “小月,怎么想?” “民女同意黎旭辰的看法,不然咱们也不会这般守株待兔。但我或许有新的路线可查。” 姜小月的话,让两个男人一下有了兴致。 “什么路线?” “买官卖官。” 君主摆摆手,“这算什么新路线?这不是咱么们唯一的证据了嘛?” “君主您想,就是因为这是唯一的证据,所以我们只能从这一点往后再查。毕竟……其他的,我们线索已经都断了。” 那日,姜小月在皇后宫中和皇后聊天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份来自临县的特产。 是一副用临县独特针法刺绣的团扇。 姜小月对此如此熟悉,是因为姜母就是以售卖刺绣为主。 姜母的刺绣功夫在临县已属上乘,而这一副团扇上的牡丹花绣得比姜母的还要精致。 那牡丹的花瓣层层相叠,花瓣上还用丝线的本身的泛光营造出露水的感觉,是真的栩栩如生。 据姜小月所知,目前临县还有这个绣功的人,不会超过三人,其中一个还是她的老熟人,正是董威的妻子,董平励的母亲——董老夫人。 而那副团扇的角落里,确实绣了一个董字。 皇后娘娘说,这是礼部新进的令史敬献的玩物。 姜小月心中隐隐有些猜疑,便托着申公公去礼服探访一二,结果申公公带回来的消息,那新进的令史名为董平励。 要知道今年的科举还未开始。 这董平励离开临县也不过是几月余,便已经进入礼部了。 哪怕令史是个非常微末的官。 那也是十分异常的。 加上许家买官卖官的事,董平励这个进京城的时机,重重联系在一起,让人不怀疑才有鬼呢。 姜小月将这个最新的发现告诉了两人。 他们也一致觉得确实很有问题,君主立即安排黎旭辰从董平励入手,看看徐承卫买官卖官这事还牵扯到朝中的哪些官员。 或许从这些官员的身上便能找到新的切入点。 除了黎旭辰,君主也暗派了数名暗卫紧盯着徐承卫的动态,力求能早日发现徐承卫的问题所在。 事情直到数日后,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除了董平励,历年来朝堂之中没有经历过科举的大小官员共有47人,其中可以说是来路不明的,大约有35人。 这35人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发现与徐承卫的关系。 其中就包含了董平励。 但好在,也有几人能发现与徐承卫多少是有些关联的。 他们中的大部分跟董平励一样,多为没什么实权的小吏,但也有一些是在朝堂之上有话语权的大官。 而一下子引起姜小月和黎旭辰注意的,当属谦城的郡守——言广义。 若要说这言广义和徐承卫之间的关系很亲密,那倒也不是。甚至是远到,若你不刻意去探究,是绝不可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言广义妻子的父亲曾拜读于元都有名的书院——正源书院,而徐承卫小叔也曾在那就学,现在更是留在了书院里,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言广义自科举后,最开始任职的地方正是燕平梁县。但他在那仅仅半年便因为围剿山贼有功被特调前往了谦城任职县令。 这山贼便是燕平山寨,而当初剿匪时曾有一名山贼弃暗投明,这山贼的名字叫王庆,正是当日和贪官们一起串通要将贪污案陷害给山贼们的那个山贼叛徒。 三年后,言广义又因治理有方,被升任为郡守,直至今日。 若是按照吏部的记载,言广义科举后便再未回过元都。 参加科举前也并未拜在徐承卫的门下,甚至他还是一股子“清流”,没有去参加当年的徐承卫承办的诗会。 就好像,两人从未有过任何交集一般。 但这关系中的错综复杂,千丝万缕,还是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姜小月回忆起那日商队与山贼的纠纷,“怪不得,那梁县的赈灾银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官道运输,谦城果然是有他们的自己人。” 除了言广义,他们还查出宫内、宫外各部门的官员,牵扯之广,可以说徐承卫最起码是涉足了半壁朝野。 三人整理着名单之时,君主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徐承卫怪不得有恃无恐。 毕竟动他,就似乎是动了全朝野。 最恐怖的是,就他们目前已经掌握的人员名单中,就涉及数位武官。 这些武官手中的兵权加在一起大约是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 那……还有他们不知道的呢? 徐承卫老奸巨猾不可能没有底牌。 君主只觉得一时之间全朝野除了黎旭辰可能再无他可信之人。
第84章 满朝文武竟都是他的人?(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