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抓到你了(一更)(2 / 3)

安分守己当昏君 顾四木 2116 字 10个月前

黄河的三条大军可通行的路线上——

十年前建炎年间,金兵正式如此渡过黄河,兵分三路包围开封。

**

临安皇城,清景园。

守园的侍卫见到三道熟悉身影,忙恭恭敬敬行礼问安:是帝姬带着梁将军和李尚书进去‘探望问候’皇帝。

侍卫们已经摸出了规律,带这二位进去的时候,多半是帝姬要问陛下‘请’一道旨意。

所以需有梁将军这位武艺高强的女将军随行,易安居士这种倚马千言的尚书拟诏。

帝姬这‘挟天子’,挟的真实在。

简直没有一天让天子闲着。

屋内。

四人围在一张简单的舆图前,上面摆着的依旧是打马用的各种形状的精巧棋子。

“不知开封那边战事如何了。”

柔福在垂拱殿,在百官面前是无可挑剔的冷静自持。

但正如李纲相公在朝堂上时,老脸上也全是沉着冷静,其实今日上的奏疏罕见的出现了错别字一样——心境绝非表现出来的这般平静。

等待,有时是一种绝大的煎熬。

梁红玉能明白帝姬的心情,也不说什么空话,只是很可靠的通过分析开封城的形势来安慰帝姬。

“官家和帝姬放心,就算是完颜宗弼死守开封,三军也可破开封城!”

因开封城……从地理上来看,本就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安全地带。

开封作为数朝国都,四通八达繁华鼎盛自不必说,但此处是有致命缺陷在的——平川旷野,无险可守!

柔福点头:“我记得太祖曾经提议过迁都洛阳的。”

易安居士过目不忘,当年太祖赵匡胤的话还能原样复述——

是,开封虽然有漕运便利,但以军事安全角度来看,赵匡胤就不太满意这个国都。曾在朝堂上提议,要不咱们搬到洛阳或者长安去,这两处都有山河天险,可如汉唐一般,据山河之胜而守国都安天下。

然而许多朝臣反对,尤其是他的亲弟弟,未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反对,最终未能迁都。

而赵光义反对的理由是:虽然开封没有天险可守。

但没事,君王在德不在险。

易安居士知道姜官家对古文造诣平平,还特意给她解释了一下这句话。

这原是战国时,吴起说过的话,大致意思是:国家安定,靠的是君王的德政,而不是依靠天险。

名师一对一辅导后的姜离:……

汉唐尚要依凭天险抵御外敌守卫国都,而以宋的武德却说出来这句‘不必管他’,实在是有点阴间搞笑了。

以至于后世还有人说,北宋灭亡,也少不了高粱河车神赵光义这句‘在德不在险’的锅。

总之……

风水轮流转:曾经金兵庆幸过宋的国都无险可守,如今轮到他们守,也守不住!

梁红玉把许多小马摆在开封城周围:“完颜宗弼若逃,开封不攻自破。若不逃,也不过是闭门强撑。”时日长短和代价多少的问题罢了。

姜离看着舆图上被八方小马包围的城池:如果放在警匪片,完颜宗弼的现状就是‘收手吧,外面都是警察’。

梁红玉望着舆图:“所以臣不担心故都是否可复,唯一担心倒是……完颜宗弼会不会再次侥幸溜掉。”

毕竟,完颜宗弼对此番围剿他的岳韩吴等几位将领,都非常熟悉,全部都是曾经交过手(挨过他们毒打)的老熟人。

可以说是有丰富的撤退经验。

**

朱仙镇。

岳帅第一回见儿子换上神机营式全套戎装后——

点怪,不确定,再看看。

元明之后,因火器的飞速发展,甲胄较之前的唐宋制有不小的改变。不光是防冷兵器的重甲,更有可预防枪炮冲击力的布面甲(暗甲)。

姜离曾经试了下标准盔甲的重量。

发现甭管是哪种,都是五十斤起步。

姜离:再也不觉得云崽炫两盘鸡肉卷多了。

孩子没有一口肉是白吃的。

当然,岳帅觉得新奇的不只是新式甲胄,还有儿子在身上挂满的各色物件,除了他常用的弓弩依旧背负在身后外,还有诸如望远镜、铁弹,火铳、炽马丹(投掷类□□)……

就,蛮新颖的。

人在两地,但岳帅此时跟姜离发出了一样的感慨:还好这孩子壮实。

穿着这一身,还是矫健灵活。

*

八月夜。

军帐中,韩世忠接过密信。

金军已经趁夜色退出了开封城,约三万余人——果如他们所料,完颜宗弼欲北渡,只会带他金国的精锐,不会带就地征发的签军。

不过……

这三万余人分了三路,每一路都打了金国四太子兼梁王完颜宗弼的旗号。

韩世忠点兵出发,按照他与岳、吴两人约定好的,去属于他的那一路围堵:完颜宗弼手下还有两路大将,聂黎孛堇和完颜撒离曷。

想必这三路,便是这三人分别率领,以期混淆视线而突围,主要是保完颜宗弼顺利北渡回去。

韩世忠握紧了手中的望远镜: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