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听姜黎的,继续加强规模,他已经不敢想,世人会怎么议论他了。
“大王若想提拔奴隶,培养亲信,就必须打仗,疯狂的打仗。唯有如此,才能迫使国内贵族退让,给予奴隶更多的权力。”
姜黎这可不是说笑,而是后世真实的例子。春秋初期,诸侯国还有国野之分,可到了战国时期,什么国人野人,全都没了,只有贵族和平民。
为何会如此?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征战,导致大量国人与贵族死于战场之中。
随着军队越来越少,诸侯为了提升兵力,不得不动员野人,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让他们奔赴战场。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国奉行多年的国野制度没了,野人纷纷变为平民,在种地之外,也有了参军从政等权力,正式走入历史舞台。
帝辛想要任用奴隶野人,小规模的试用可以,但想大规模的推行,国内贵族肯定不会同意。
这时候,只需不停的发动战争,逼这些贵族亲自上战场。如此一来,只要死的人超出他们的底线,他们就会同意帝辛的提议,让奴隶顶上去。
而奴隶与野人一旦上了战场,那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就会出现裂缝。之后再想为他们谋取更多的权力,那就简单多了。
“不行啊,若是伤亡过大的话,那些贵族会造反的。”
帝辛这次没有同意,因为姜黎太高看他了,真以为伤亡过大的话,他还能压得住国内的贵族吗?
错了,若是伤亡过大,国内贵族最先想的,肯定不是让奴隶顶上去,而是换一个不继续发动战争的天子。
“大王可制定军功制度,杀同境敌人一个,可记一功,累积九功可升一级。若有灭国破城之功,甚至可封为诸侯。”
“只要让国内的贵族明白,通过战争,真的能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就算大王不想发动战场,底下的贵族也会逼着你开战。”
姜黎研究过大商,经过几十万年发展,各大贵族内部,都积累了大量的人口。然而,族人是多,可能够安排族人的位置却不多。
这就导致很多贵族后裔,往往都只是顶着贵族的名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甚至有的连封地都没有。
而这部分没封地、没权力的贵族后裔,被称为国人,在整个贵族群体中,最少也是占了九成九。
九成九,什么概念,说明他们已经是事实上的野人了。扣掉光鲜亮丽的身份,他们与野人又有什么区别?
一样要下地劳作,一样要为生活而奔波,一样要听从贵族的命令。
不过,相比较于野人,他们终究有个光鲜亮丽的身份,这使得他们拥有比野人更多的权利,如参军,如从政。
正常情况下,没人愿意参军,去战场上拼命。可一旦功勋制度立下,只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是获得爵位。
那这群无财产无封地的国人,肯定会争先恐后的涌上战场,用命去拼一个前程。
而对帝辛来说,这些人也是可以培养的对象。
他们虽是贵族,但繁衍了这么多代,与大宗主家的关系早就远了,甚至就连亲戚都算不上,和陌生人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若是因军功封爵,肯定会向帝辛靠拢,而不是向贵族群体考虑。因为贵族的立场,与他们是相驳的。
随着军功制度的确立,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肯定会尽量避免大商的对外战争。
因为一旦爆发战争,就会有大量的军功贵族崛起,与他们争夺权力。
而那些军功贵族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就必须不停的对外发动战场。
双方一个主战,一个主合,立场天然就是对立的,怎么可能会联手,只会斗得不可开交。
这就是姜黎为壮大大商,所设定的另一套制度,军功制度。
只要确认了这条制度,那在旧有贵族的势力范围,就会崛起一个新的群体,即军功贵族。
而这个新出现的军功贵族,立场天然就与旧贵族对立。可以说,他们就是天子手中最锋利的刀,能够极大地削弱旧贵族的实力。
同时,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旧贵族的一部分,双方的势力有很多部分是重叠在一起的。这就导致,双方互相牵制之下,谁也无法掀桌子。
造反,不存在的。
“军功制度,这个好!如今外有四夷不宁,内有诸侯作乱,大商能够用兵的地方太多了。”
“若是确立军功制度,很快就会产生一大批军功贵族,从而用来制衡国内那些老家伙。”
礼制的好处,帝辛现在还看不到。可常年征战的他,岂会不知军功制度的作用?
一旦军功制度确定,国人看到晋升的希望,必定会踊跃参军。同时,士兵的战斗力也会大大提升,个个都骁勇善战,悍不畏死。
在如今这个时代,战斗的模式还非常简单,若士气高昂,军心可用,真的能改变战争的结果。
“军功制度当然好,若能在大商推行开来,横推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懂不懂军功制度的含金量,这可是秦国变法的核心,也是其一统天下的根基。拿到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