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
祖地开出的条件,看似优厚,实则等于什么都没有。
拿九黎的宝物,去收买九黎后裔。祖地付出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付出。
因为按照现在的局势,哪怕祖地不将这些九黎诸宝许出去,也是无法保住了。不然,继续留九黎诸宝在手里,反而会成为自身的隐患。
先前姜黎与祖地的关系不错,故而不好强行讨要回九黎诸宝。
可现在他们都翻脸了,姜黎也无需有什么顾忌,完全可以态度强硬的要求祖地归还九黎诸宝。
他们还了倒也罢了,要是不还,那不更好?等于是直接给了姜黎攻打祖地的理由。
夺宝之仇,不死不休。
祖地敢不还,姜黎就敢杀人。
到时候,但凡祖地之人,姜黎皆可杀之,直至杀到他们肯归还九黎诸宝为止。
而对于姜黎这种杀人之举,祖地就算再愤怒,也是不好指责他。
指责他什么?本就理亏在先,哪来的脸面指责姜黎。
说姜黎要回九黎诸宝不对?祖地要是敢这么说,天下必定为之哗然。接着,就会有一大群人跑来祖地借宝物,然后想办法不还。
祖地借别人宝物不还,那别人自然也能借祖地的宝物不还。不仅如此,其余欠别人宝物的势力,也不用还了。
毕竟,祖地都现身说法了,宝物只要到手了,那不管是怎么来的,都是自己的。无论谁来讨要,哪怕是原主人来讨要,都可以不还。
所以,祖地肯定不能说,姜黎做得不对。不然,这么恶劣的头一旦开启,人族的风气必然会遭到败坏。
而这,都是祖地的过错。万一再有人告到圣地那里,必会有人族先贤出面,问罪于祖地。
这样的代价,祖地承受不起。
是以,当姜黎铁了心的想要讨回九黎诸宝时,祖地除了归还之外,再无第二种选择。
正常来说是这样的,但祖地高层何其精明,见归还九黎诸宝一事已成必然,非他们所能违背。
于是,他们念头一转,想到了一个恶心姜黎的主意。那就是,归还九黎诸宝可以,但却不是归还给姜黎,而是归还给东夷一脉。
东夷一脉同样是九黎后裔,祖地把九黎诸宝归还给东夷一脉,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至于姜黎不满,那与祖地又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九黎诸宝要如何分配,那也是九黎内部问题,需要姜黎自己去与东夷一脉商量,祖地无权过问。
而在归还九黎诸宝的同时,祖地又试探性的尝试招揽东夷一脉。就是把先前开给姜黎的条件,又给东夷一脉开了一遍。
而无论东夷一脉同不同意祖地的招揽,这九黎诸宝,祖地都是要给他们的。不给他们,难道还能给姜黎不成?
只有把九黎诸宝交给东夷一脉,才能给姜黎添堵。所以,祖地根本没得选。无论招揽成与不成,九黎诸宝都是要给的。
正是看穿了这一点,姜黎才会愤怒。东夷一脉的族人,真的是利令智昏,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穿。
没说他们不能投靠祖地,哪怕多坚持一下,让祖地多开一些条件,姜黎都不会如此愤怒。
要知道,祖地现在对东夷一脉开出的条件,就相当于拿姜黎的好处,去招揽他们。
九黎诸宝,已经事实上属于姜黎,或者是与东夷一脉了,反正,就是与祖地没有关系了。
正常来说,只要东夷一脉够聪明的话,就算真的决定要投靠祖地,也应该直接点明这点。
然后再以此为要挟,让祖地开出更优厚的条件,从而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可结果倒好,东夷一脉全是傻的,没一个看出问题所在。祖地才下了一点饵,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咬钩,这般吃相,属实难看。
“东夷一脉的首领,竟然还想在诸侯间宣扬,是我的人品有问题,这才搞得众叛亲离,迫使他们宁愿投靠祖地,也不愿意投靠我。”
“真真是好笑!”
“把这些消息都给我放出去,我要让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他是何等的愚蠢,被祖地耍的团团转,而不自知。”
“典型的被祖地卖了,还帮祖地数钱,愚蠢至极。”
“也不知道他知道真相后,是否会悔悟,甚至是心生羞愧,无颜再活在世上。”
“还有祖地,行事如此下作。此事传出去后,也好让外人看清祖地的真面目,是何等的无耻与吝啬。”
“对我的族人下手,引诱他们与我为敌,是为无耻。”
“招揽帮手,却不舍得下本,连点好处都不愿给,是为吝啬。”
压下心中的怒火,姜黎朝手下吩咐道。东夷一脉的首领,竟然还想败坏他的名声,简直可笑。
他都不需要做什么,只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公之于众,就能让他彻底成为诸侯间的笑话。
那时,无论他再怎么说姜黎的坏话,旁人听了,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用可怜的目光看着他。
觉得他就是一个傻子,被祖地卖了而不自知,甚至是为此沾沾自喜。
一旦众人有了这种印象,那东夷一脉就完了。他们表现的越积极,在外人的眼中,就越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