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剪辑影片(求订阅推荐)(2 / 2)

.....”

等托马斯剪辑完成后,莱曼看完整个50多秒的镜头画面,又说道:“嗯,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

慢镜头会凸显真实的画面特质和营造整个的沉重氛围,而这场戏又是一开始两军刚刚正面开始过冲突之后打扫战场的一幕,中士的望手战友也是在这里死去,他的视线随着镜头的移动,真实的将战场的残酷呈现给观众面前,透过阴沉的天空,更加衬托中士心中的哀伤和战争的生死无常。

“接下来.....”莱曼思索着电影整个的大致框架,开口说道:“后面这一幕场景,使用快镜头快切闪回,渲染望手这个人物的一些点滴故事......”

“嗯。”

托马斯点了点头,剪辑的时候也是生出了果然要如此为之的感觉。

作为这部电影的摄影师,他也是时刻了解过莱曼对于影片整个的拍摄想法的。

又经过前两部作品的磨合,也是配合起来非常的有默契和剪辑节奏,这效率自然又比《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候提高不少,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初剪。

虽说样片的素材加起来都超过了200多个小时,但经过第一遍选材、拼接、剪辑之后,总长度只剩下了5个小时左右。

当然,下一遍就是更耗费功夫、更加繁琐细致的剪辑制作工序了,不然也达不到莱曼想要的那种影片效果。

最终成片的话也肯定是要比《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长要短的,力求能将影片控制在100分钟至110分钟之间为最佳,这些都是提前考虑过的。

而按照这种剪辑的想法,除了将一些旁枝末节不影响主线的拍摄内容,尽可能的简化处理、一笔带过,也是将多余人物的戏份删减掉一些。

反正主要就是围绕着中士与诺曼,讲述这场战争、讲述人在其中成长的影片主题。

以真实的还原战场、人性复杂为卖点的作品,剧情逻辑要连贯更是最基本的原则,难的还是怎样表现这一小个团队之间的战友情与性格的刻画。

不然崩掉的话,诺曼后面的转变会显得突兀,原作就是这样,从一个新兵变成了老兵,一样的漠视生死的特点完全没表现好,还掺杂了一段狗血的情感性来展现过程,只能说是画蛇添足。

“按照时间轴,双线并行的结构来讲述这个故事。”莱曼接着吩咐道。

电影把一部分视角放到诺曼这个角色身上,绝对会更好。

如果以整个的剪辑分段来说的话,那就是狂怒号坦克望手的死亡为开端、然后是新兵诺看奉命补充进小队、穿杂一些中士的教导和几次小规模交战的画面、接着是突破**的东部防线,然后分兵、再然后是狂怒小队奉命坚守东南防线,迎接大部队的到来、与一个中队的**敌军交火,誓死不退,坚守阵地、最后就是整个狂怒小队的牺牲,阵地也随即告破......

按照所剪辑的素材来看,在整个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细节的补充和增加诺曼这个人物所代表的普遍性悲剧与茫然的时代效果进去,无疑就算是完整的这样的一部影片所要达成的那种理想效果了。

诺曼也从一开始的惶惶然不知所措,一度想要做逃兵;到勇敢的承担军人,这种身份天然的使命感;接着不断振作,咬着牙扛着,从炮火纷飞的战场存活;直到最后的死亡,那平静的面孔,才是最大的“成长”,不是吗?

人物怎样才能塑造的有血有肉,给人一种真实感,是需要下功夫的,而在电影里,更是非常多镜头与场景的刻画才能做到。

所幸的是,莱曼觉得自己完成的不错。

不需要过多的说教,人的成长无非就是时间的磨炼与自发性的认知改变,他很好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