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源头烙上了索尼的印记,花费力气在取得内容上的领先地位也是一步妙招。
看得更远一点,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观影也得用到内容,到时候收版权费那也是轻轻松松有所回报的。
反而是米高梅欠下的债务和制片业务的江河日下、吃老本,其实都不算什么,索尼也没看中这家公司能如何如何再度崛起之类的,只是看作内容储备的工具,这一点上,哥伦比亚的地位可比米高梅强。
而且,掌握两家足够有影响力的制片厂后,索尼已经具备了一个电影托拉斯的结构雏形。
当有一天,所有的老片、dvd或者网上的作品版权绝大部分都冠上索尼的头衔之后,这便是类似布局的预期结果。
到时候,行业规则和行业内容都属于一家,能爆发的潜力究竟会有多大?
不可避免的,美国媒体又在此事上大肆渲染入侵论,然后索尼又站出来说要保持米高梅的文化纯洁
当莱曼看到这场闹剧就这么轻易的被引导舆论之后,也深刻觉得时间的紧迫感。
六大时候的群雄并起时代已经结束了。
无论索尼在怎么说不会胡乱插手管理,但也掩饰不了哥伦比亚和米高梅已经被完整的吃下
每次,莱曼去公司时,能看到的米高梅总部也似乎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走了一些人,加入了一些人,连公司厂牌都没有变,经典的动画和配乐也没有变
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是熟悉的,却变得陌生了。
而索尼接连不断的动作也让莱曼不得不抓紧时间积累。
不然,别说去高峰看风景了,能不能在时代大潮下不被兼并,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不会想这么多。
他一开始只是想拍拍电影,赚点足够花销的钱,就觉得很不错了。
但随着实力的积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更多的野心。
就好比,看到别人的风光,有了一定的资本却什么都不做,也是让人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能拼一把,为什么不去干呢?
克制野望,对他这种有些贪于名利的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他拍电影,是为了享受赞美,更好的拍电影,那便是更好的满足类似的愉悦感。
就好比明星喜欢追逐聚光灯一样,那种滋味是很难描述的清又极难割舍的下的。
明明有更多更赚钱的产业,但投身文娱总感觉是最棒的。
这种莫名其妙的观感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可能,这就是为了所喜欢的事业拼搏的动力来源吧。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