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的话说完了,康熙点点头:“这几点大约是可行的,只是你那煤球做法,到了蒙古,上面的人可不一定愿意下移啊。” 苏辰毫不犹豫:“那我直接让人在外面召集牧民开授小课堂。” 况且做煤球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只不过依照现在的钢铁制造技术,对于想这个生意的人来说,最难的可能是得到一个铁制的煤球打饼机。 康熙想了想,竟然也没有需要补充的。 说起来他儿子这个见解并不新奇,但真要实施下去,却也要面临诸多问题。 看着面前仅仅四只娃儿,康熙深刻感觉到孩子不够用。 以后多生几个,他就不必这么辛苦了吧。 “保清,你大哥说的这些,听明白了没有?”康熙问道。 保清不情愿的颔首:“儿子明白了。” 康熙先征询了苏辰的意见,这才对保清道:“今天也交给你一个差事,从蒙古南下的两条官道上修建驿站之事,你督进吧。” 保清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阿玛是给他派差事了。 但是心里不那么开心。 他还是觉得一味给好处只会养大别人的胃口。 “怎么,你不愿意?” “儿臣领旨,”保清跪了下来。 康熙这才满意,又问自己的宝贝大儿子:“辰儿,你想想咱们东北盛京,能做些什么让当地的百姓富足起来?”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康熙对那里的看重比蒙古更甚,既然有办法让蒙古人改善生活,东北老家应该也有办法吧。 “东北林深山多,黑土肥沃,最适宜搞种植啊阿玛。”商品粮基地,还是以前高中的地理知识,“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地方,即有好土又有好水,等玉米再收成两岔咱们把玉米种送到东北去。” 清朝全国粮食基地相比前朝最大的改变,就是东北崛起,不过那也是到了乾隆时期的事,但现在苏辰就要有意识的把这事儿先办成。 康熙听得,激动啊。 只觉朝廷的那些官员若有小半他儿子这样的脑子,他上朝都能多几个笑脸。 “辰儿,那你觉得这件事,谁来督办合适?” 将东北建成大粮仓,必须有一个务实的权力超然于当地官员的人跟进。苏辰想起陈挺来,听阿玛说过他是红薯大王陈振龙的重孙。 “阿玛,陈挺把推广红薯的事做得如何了?” 康熙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折子,大事小情一堆,早把封了个农事官的陈挺忘一边了。 让人把明珠叫来,一问,明珠笑着回道:“巧了,昨儿个部里还收到陈挺的述职折子,微臣看了看,他已经把直隶以南的省份推广完了。” 就知道皇上虽然平时不问,却十分关心农事,打从陈挺这个人进入朝廷视野之中,明珠便时常关注着的。 康熙这才想起来,他上一次看到陈挺的折子还是在年前。 陈挺 作为一个九品小官,其实如果不是要他推广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他的折子连到御前的机会都没有。 陈挺也很自觉,平时很少写折子。 康熙便吩咐明珠:“通知陈挺,让他这两天准备面圣。” “▶(格格党?文学)▶” 后退的明珠又被叫住,他觉得不妙了,保持着躬身的姿势一直没敢抬头。 康熙沉默片刻才道:“叫靳辅回来一趟,跟大家说说他这个黄河是怎么治的。” 明珠在心里嘘口气,皇上这意思,就还是保靳辅的,不管是索额图还是那些眼红这两年河道上工程款越来越多的官员们怎么想把靳辅拉下来,这次怕都不成了。 明珠再次“嗻”了一声,后退出去。 苏辰只记得自己每年都拿出粉饼厂盈利的一半给河道上用,还不知道现在关于河道又闹起事来。 “前些日子的水患,不是没有多严重吗?” 怎么还把矛头指向总工程师了? 保成这两年都管着粉饼厂的账目,因此十分清楚凑过来小声解释:“哥,你知道现在光粉饼厂,一年都送到河道上多少银子吗?” “多少?” 苏辰的确有两年没有关注粉饼厂的盈利了,只知十九年的时候,一年才能支援二十五万两,大头还是户部出的。 保成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百万两。” 苏辰倒抽凉气:“咱们的粉饼厂有这么大规模了?” “哥你送到吴县那个女人,她此前请示过,在那边又建一个厂,只做管状的口红,第一年就净赚七十万。” 苏辰:
第 97 章 游乐园(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