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那些套路早就玩烂了(加更求收藏!)(1 / 2)

首席音乐家 海屿悼词 1388 字 2023-06-06

下午两点十分。  揉着惺忪的睡眼,萧风拧开水龙头,来一个透心凉。  刘睿眀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想来应该是中午没睡觉。  萧风不解道:“下午据说要讲解到五六点,你确定你不会困?”  刘睿眀摆摆手,满不在乎道:“还行吧,我在学校中午都在剪视频,也没时间休息,大不了晚上早点睡喽。”  “你是玩微博还是?”  “小破站啊。”  刘睿眀指了指手机上的小电视图标:“我小破站从刚开学就开始做了,当时就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听听歌,现在有的哥们都成乐评人,我还在推荐音乐呢!”  “说起来,你民谣我群里还有不少人给你写乐评嘞。”  “哦,还有这事儿?”萧风甩甩手上的水滴,拿起房间里的毛巾擦了擦,饶有兴趣道:“他们这么说?”  “他们说民谣比流行写乐评好写太多了……”  “……”  你这是明目张胆的水啊!  待会儿就去后台给删了!  一番洗漱后。  萧风神清气爽的和刘睿眀前往上午的教室,却没想到其余的人已经到齐了。  萧风和关怀春微微躬身,就走到上午的座位上坐下。  关怀春见人都到齐了,也就不废话,直接开始了下午的课程。  “好的,看你们精气神都不错,我们就开始下午的进程了,今天下午主要分析的是伴奏部分。”  “大家看这张图:”  【这里可能真有图!】  “霖海作曲的《关雎》,A段的两句旋律一样但伴奏织体变化比较大。  首句采用了波音加震音的写作技巧,第二句是上行的琶音,把相同的旋律做出对比,也使音乐的律动更加突出。  B段中每小节的长音都编配上下行的长琶音,形成与上句织体的对比,也体现出“寤寐思服”低落的情绪(如谱例 15所示),为最后乐段的高潮做铺垫。  第三乐段的伴奏织体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交错使用,旋律的起伏错落,体现出“琴瑟友之”热烈的情景。尾声连续的长震音的运用像是在释放内心对心爱女子的无限激情,也能体现出创作者洒脱的气质。”  “可以说,霖海作曲版本的钢琴伴奏既优雅又不羁,用不世俗的音乐风格来描绘世俗的感情。”  “啪嚓……”  关怀春将手里断折的粉笔丢进粉笔盒,淡然道:“霖海作曲的版本虽是艺术歌曲,但曲调风格偏通俗。而且为了契合这一特点,这首曲子的最高音是 f2,在音域上对于女高音的演唱难度不高,作品独特的风格使演唱者在音色的把控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萧风记录到这里,面露不解,举手道:“关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那如何在歌曲中实现古韵……额,就是听上去古色古香的感觉,像是封建王朝那时候的感觉?”  “嗯……这个问题需要从首曲子的结构布局上来说了。”  关教授指着台上的幻灯片,和蔼可亲:“我们正常的歌曲都是4/4拍节奏,但是霖海的这部感觉古色古香,也就是所谓的古韵十足,和他的5/4拍节奏也有关系,这种不规整的节奏形式运用到古曲风格的作品中,更能体现它的古曲古韵。”  “其实我们张大眼睛仔细观察现在的音乐圈,有很多人都希望将国风定义为:民族调式+古典歌词+民乐伴奏的音乐形式。但是在我看来这显然是不贴切的,光用公式去套内涵,这只会造成一个现象……”  “那就是——编曲中伴奏的民族乐器和歌词中古诗词意象词汇的多寡,就成为判断这首歌国风纯正度的唯一标准了。”  “这种情况下结合资本运作,就会产生很多自以为是国风的歌曲,但是词和曲完全就是绣花枕头一肚子草!”  “这个我知道,您说的是不是《离愁》那种歌曲?”  一旁的一名中年人举手示意。  “可以这么说,现在很多自称为古风歌曲,拿着所谓的4536251的和声来写歌的,其实是因为这种套路流派是五度循环走向,这就导致在听众的耳朵里,他们非常像我们华夏古代的‘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了,给人的感受就会非常华夏风,国风。”  关怀春在黑板上写下后娓娓道来:“其实这套现代流行的流程十几年前就有人玩过了,这种和声走向是被我们这一辈的老伙计反复验证过的经典套路,可以说只要写的不垃圾,其实都能过耳的……”  写歌其实很像随机拼图游戏。  在一定规则【调式、和声、节奏、歌词】的限制下,通过灵感【旋律动机、节奏动机、情感思绪、一句歌词等】确立主题,再通过【逻辑、结构、旋法】等将其发展成歌曲。  所以……  歌曲创作在灵感或者主题确立以前是非常自由的!  确立主题后的创作又是严格受到音乐理论的指导和限制的,而和弦走向是这个拼图游戏按图索骥的关键,和弦定了,剩下的就是写节奏、填音符了。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每个人的基因里也都有刻好的最基础的节奏!  “当然了,这些不过是人尽皆知的词曲手段,很多不懂乐理的玩一玩就会让人贻笑大方。”  关怀春笑眯眯的抿了一口茶水,叹了一口气:“这种套路里想要出新还真要看后浪推前浪了……”  说着,关教授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当然了,我们真正从古文,从古典韵律诗歌里孕育出来的精华,也是有类似的平替的,也就是所谓的真民族调式旋法。  它是属于我们华夏人特有的旋律技巧,经常以三组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