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摇个人来。 一更(2 / 3)

肥肉,不会轻易罢休。

岭南道夹在中间,似乎没什么亮眼的地方。

李白想到张九龄信中所言,似乎有意问问七娘的意见,索性和盘托出:“这次改漕运的事情迫在眉睫,陛下钦定了韦坚做水陆转运使。”

而韦坚打算效法宇文融。

“开元十五年,宇文融曾在沧州长芦县重修永济渠,还奉命督管了当年的漕运。他另辟蹊径,回造船脚③,广发诏令雇佣途经汴州的散船户,将百万余石江淮米北运成功。这些民间船户四海为家,经验丰富,对地形、路线及水况都十分熟悉,在漕运上翻船漏粮的可能性便大大减低。”④

这也给朝廷造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

汴州船商似乎实力雄厚,船头众多,一出马便足够提供京师的年需了。

宇文融一倒台,朝中无人在意真相。于是才有了韦坚提议后,李隆基许诺方船商相竞之事。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河南道船商其实是空架子,散船户早都各奔东西了。跟我们岭南争的,就只有出过岔子的江南船商?”七娘慢慢捋着思路,眼藏兴奋问。

李白想了想:“也不能完全说是空架子。若河南道意识到这件事,再发诏令,汴州占着水运中枢的优势,很快又能聚起一群散船户。”

这也是叫张九龄烦扰的原因。

七娘一边听着,一边左瞅右望,想找个地方丢掉剥下来的芋头皮。阿寻默默上前摊开掌心,示意七娘丢给自己。

七娘接过阿寻递来的帕子擦擦手和嘴巴,这才接话:“我们先发诏令招人,叫他们招不到散船户不就好了。”

李白笑了:“这确实也是个管用的馊主意,我们道内船商多走海线,河运怕是不够用。只是,这事情得有水路转运经验的人来做,才能事半功倍。张都督如今手下没有这样的人。”

七娘听着,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她不确定地问李白:“师父,宇文融这个小老头儿,是不是已经押解到岭南了?”

李白微怔,随即摇头失笑:“张都督猜的不错,你果然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七娘被张九龄猜中心思也不是头一次,嬉皮笑脸地怨怪道:“张阿翁太老狐狸了,他就是设下圈套,等着我一步一步钻进去呢。”

李白这回摸了摸鼻尖,不替张九龄辩白了。

张九龄确实在绕着弯子教七娘,如何在政商两道做一只小狐狸。李白不是个玲珑的人,甚至因为他多年的言传身教,让七娘身上也带了几分抹不去的理想主义。在仕途上,这并不是个能叫人舒坦的特质,甚至为了难以两全的事情还会痛苦。

如今,李白却觉得七娘带着几分也很好。

因为它能叫人谨守本心。

李白思索间,七娘便一溜烟摸到他背后,从手上夺了展开的书信,一目十行瞅过之后,笑道:“原来张阿翁已经把人从陛下那里要来了。那为什么不带去广州,反而送来潮州呀?”

李白信件被抢,使劲儿捏了捏七娘的鼻子。

“张都督虽然贬官,实质却依然是朝中文学派主心骨。而宇文融是曾经的吏治派首司,即便落败,又怎么肯屈居于张都督之下,听他发号施令。这一低头,不止关乎他自身,也会影响朝中文学吏治的此消彼长。”

而陛下最在乎的就是一个“衡”字。

所以这件事不能由张九龄出面。

七娘歪头想了想,认同道:“所以也不会是师父你出面,你现在可是张阿翁手下的小喽啰!”

李白不干了,强调一遍:“是县令!县尹!”

“喽啰县尹。”

“……”

俏皮话争不过,李白只好将话题扯回正轨上:“所以,你张阿翁这回是想让你出面,说服宇文融。”

他一气表述完张九龄的意图:“明面上,你曾在长安献出岩盐技法,是陛下点过名的福慧仙童。有这话撑着,宇文融总得权衡再见了你。宇文融见过你后,若还想回朝奉职,总归需要助力,这次的漕运整改是他拿手之处,他或许会趁你年幼,想利用你来参与其中,东山再起。”

七娘听到最后,免不得跳脚:“我还当张阿翁有什么好主意呢,原来是让我扮饵,叫宇文融放松警惕的。”

李白连忙:“你若不乐意,阿耶去钓鱼也是一样的。”

原本他也不想让七娘掺和太多朝中事。

张九龄不清楚七娘究竟是何人,他却再清楚不过了。七娘的身世始终是个埋在深水之下的隐患。只有离皇室,离朝廷中枢越远,她才会越安全。

然而,李白的期许终究要落空。

经历过合浦县疫病之后,小女郎已经生出一些为生民立命的求索心。她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因而干脆利落抢话:“不用!张阿翁是个老狐狸,算的却很准。我愿意去见见宇文融。若他能帮岭南广征天下散船户,说不定,我们往后能有另一番天地可见呢。”

她愿意为这种可能性去尽力一试。

*

潮漳道开始修筑是在年后。

正月一十八,岭南的年味儿慢慢散去,李白作为潮漳道事务总领,带着众属官忙忙碌碌,巡视着山道状况,确定总体修筑方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