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汉帝国当中那些对霍光敢怒不敢言的“反霍党”也会逐渐向天子靠拢。
刘贺朝身边的戴宗挥了挥手,后者立刻就跑到了温室殿的后室里。
再回来的时候,他的手里竟然多了一把环首刀。
刘贺将环首刀拔出了鞘,在众人的目光中,划破了自己的手指,接着不顾他们的阻拦,在一张素帛上写了起来。
“霍氏辅政有功,然数年来结党营私,僭越擅权,有碍国运,更有不轨之徒,欲行不轨之事,如有此事,天下人可共击之!如若违背誓言,亦以同罪论处!”
写血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贺忍痛割了好几刀,才把这寥寥的几十个字写完。
十指连心,剧烈的疼痛让刘贺都感到有一些心慌了,但是他的眼神中仍然没有一丝回避。
“此乃血书诏,诸位爱卿,可要遵诏?”刘贺用还在流血的手抓着诏书问道。
“臣等领诏。”
接着,从光禄勋张安世开始,在这殿中的朝臣,就一个又一个接过了那把环首刀,纷纷割开了自己的手指,在血书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血书诏再次传回刘贺手中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在上面署了名。
除此之外,这散发着血腥味的素帛上还空着许多位置。
这些就留给后来人署名吧。
扳不倒霍光,这就是霍光杀人的名录。
扳倒了霍光,这就是刘贺封侯的顺序。
成王败寇,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如今,帝党已经成型,那么就该行王道之事,将更多“潜在的帝党”聚集到自己的身边。
刘贺在脑海中思索,终于找到一件可以利用的武器。
此事看似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办成,不仅可以让刘贺与霍光的实力此消彼长,更可以看出民心的向背。
在大军回朝之前,刘贺可以做此事。
“大汉军队此刻出征在外,贸然干预军权,恐怕会动摇军心,而仲父之权,一在大将军府,二在尚书署。”
“尚书署诸多职权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天下臣民所上奏书的权力,朕决定要从此处入手。”
“朕决定,要恢复官吏百姓直接向朕上章奏的祖制!”
……
由霍光担任领尚书事的尚书署,成为大汉帝国的权力中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过程。
最初,尚书署只能直接替天子传递奏书,这个时候叫做“通章奏”。
随后,尚书署要挑选出重要的奏书给天子处理,这个时候叫做“拆阅章奏”。
往后,尚书署要替天子处理部分政事,这个时候又叫做“决策章奏”。
最后,尚书署可以不经过天子直接决定政事,这就叫做“下达章奏”。
十几年来,当霍光消灭朝廷中的敌对势力之后,这尚书署这“决策章奏”和“下达章奏”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孝昭皇帝在位十几年,几乎没有机会直接接触臣子百姓的章奏,就更不要说参与朝政的决策了。
刘贺登基之后,虽然靠那一身过硬的演技,博得了霍光的同情,以学习治理朝政为借口,获取了参阅章奏的机会。
现在,每隔半个月,尚书署就会将“所有”的章奏朝录一份副本,送到宣室殿来,供天子参看。
但是,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功夫,与毫无意义的走过场差不了太多。
送来章奏迟了半个月姑且不提,是不是全部的诏书也是有待商榷——说不定其中那些对霍党不利的诏书,都被尚书署和霍光暗中节留了。
如此一来,大汉天下就算有许多的有识之士,也不敢表露心迹,只能忍气吞声。
更可怕的是,说不定有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被霍光打压下去了。
当天下臣民能够直接上书给天子,这才是真正打开了言路,天子才能绕过尚书署,绕过霍光,与自己的臣民有真正的联络。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胜利就唾手可得了。
除此之外,在这次“恢复祖制”的朝堂斗争中,如果赢了,也可以进一步树立天子的威望,打压霍光的威望。
墙倒众人推,这就会成为霍党倒台的根本。
刘贺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那些已经坐回了榻上的朝臣们没有表现出激动,反而神情有一些凝重。
霍光在朝堂上留下来的威压实在太强了,允许天下臣民直接向天子上书,这是直接明白地削弱霍光的权力,一定会引来霍光的强烈的反对的。
那一刻,天子韬光养晦的外壳就会全部破裂,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就连刘贺本人,也有一些惴惴不安。
但霍禹之事提醒了他,一味心存侥幸地等下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要把命运捏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等别人犯错。
“如何,诸位爱卿是觉得朕不该削夺仲父的权力吗?”刘贺问道。
“微臣认为,大将军霍光有擅权之嫌,削除霍光之权,乃是应有之意。”刘德站出来表示了赞同。
“微臣附议宗正。”丙吉也站了出来。
“微臣亦认同宗正的提议。”张安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