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朕夺九分朝权和五分军权,仲父(2 / 4)

或缺,二是尚书署不可有差池。”

“朕思来想去,决定要改一改尚书署如今的格局,再选几个得力的朝臣,帮仲父分担重任。”

以往,刘贺说完自己的提议后,总会问一句“仲父意下如何”——但是这一次,他没有问。

这言语上的小小变动,意味着这一个提议,而是天子一个决定。

霍光在宦海沉浮十几年,自然知道天子此举的目的:削弱他在尚书署的权威。

他脖子上那无形的枷锁稍稍松了一下,如今就又紧了起来。

掌控朝政最好的方式,不是亲力亲为,而是让不同的朝臣相互制约、相互掣肘,然后再居中调和。

拉一派,打一派,这是最好用的手段。

这十几年来,霍光就是用这个方法,让自己屹立朝堂不倒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天子学得那么快。

如今,天子是要让他霍光继续在尚书署呕心沥血,却又不让霍光独大——真是算得一手好账。

霍光不免有一些后悔,刚才不应答应得那么痛快的。

“陛下,这尚书署的格局是孝武皇帝定下来的,恐怕……”霍光小心地说道,试图用孝武皇帝来压制天子。

但是,死人哪里是活人的对手。

“朝廷制度时时在变动,孝武皇帝也曾改过孝景皇帝和孝文皇帝的成制,所以并不用有什么顾虑。”

“可是……”

“祖制可不可改的事情,上个月在朝议上,已经辩驳得很清楚了……”

“此事,仲父就不要再劝了,传出去,恐怕有小人会说仲父贪恋权势,不愿放权,如此反而不美。”

刘贺神情平静,似乎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实际上对霍光而言,却是“诛心”之论。

几个月之前,天子断然是不敢这样“敲打”霍光的。

而现在,天子操弄人心的手段就越来越高明了,让霍光无言以对。

就拿今日此事来说,天子先夸赞霍光劳苦功高,并让霍光继续担任领尚书事。

在霍光放松警惕后,却又立刻提出要改尚书署的格局,让霍光无言可对。

当霍光稍稍提出反对,天子又抛出了这“诛心”之论,让霍光退无可退。

这三轮交锋下来,霍光没有讨到任何的便宜。

霍光只能有些惶恐地说道:“陛下明鉴,老夫绝无此意!”

“嗯,朕知道仲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所以仲父也就不要再反对此事了。”

“诺。”霍光心有不甘地说道。

刘贺点了点头,才将一张纸从怀中拿了出来,递给了霍光。

“这是朕的想法,那仲父替朕看一看,还有没有什么纰漏。”

“诺。”

霍光接了过来,眯着眼睛细细地读那纸上的字。

越往下读,他就越觉得心惊肉跳,这天子高屋建瓴,摆弄朝堂的手段,真与孝武皇帝有几分相似。

不,隐隐约约之中,比孝武皇帝还高出了许多。

当年,孝武皇帝创立中朝,用一个小小的尚书署就让朝政绕开了丞相,将这个百官之首的权力悉数夺了过来。

从那之后,丞相成了一个摆设,相权彻底旁落,君权大大加强。

而后来的丞相们如果没有孝武皇帝的支持,根本就做不出任何的丰功伟绩。

今日,当今天子重建的这尚书署,不只是要削弱领尚书事的职责,也会让中朝进一步架空外朝的权力。

三公九卿最终会成为只做实务的“左贰官员”。

这样的变革,比孝武皇帝的变革更加大刀阔斧。

这新的尚书署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领尚书事,总共有三人。

二是六部尚书,总共有六人。

三是六部御史,总共有六人。

三是掌玺尚书,只有一人。

除此之外,还有配属给上述中朝官的属官吏员。

所有章奏由三位领尚书商议决定,或是分到六部尚书或是直接呈送天子,遇到复杂的朝政,领尚书事还要召集众尚书商议。

章奏分发给六部尚书后,由六部尚书批复,六部御史无权干涉,却可调阅所部的章奏和批复,如遇不法,可向天子上密折。

章奏批复,拟成诏书之后,再由掌玺官用印和派符,掌玺官如有疑问亦可拒绝用印派符,但是事后必须要向天子言明原因。

如此一套流程,加上刚才刘贺提出了分发章奏的四个原则,尚书署内相互牵制的格局就形成了。

霍光看完,阴沉着脸,后脊背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脖子那无形的枷锁越勒越紧。

“仲父自然是领尚书事,而且是总领尚书事,负责整个尚书署的运作。”刘贺状貌甚恭地说道。

刚才,霍光以为只要继续当这领尚书事,那么多多少少仍可以掌握一部分朝政。

但是如今看下来,不管是领尚书事也好,总领尚书事也罢,手中的权力都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如六部尚书。

这尚书署的权力被分得稀碎。

领尚书事只有分发章奏和朝政的权力,并无处置章奏朝政的权力,只有遇到大事才能召集六部尚书共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