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倒还是霍光忍不住再次把话头给挑了起来。
“蔡公,你觉得今年的这场雪算不算大?”霍光看似若无其事地问道。
“这么大的雪,确实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见过了,也算是一道景致。”蔡义看着门外飘飘扬扬的雪说道。
“丙公怎么看?”霍光又问丙吉道。
“嗯,下官也许多年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了,但县官说了,瑞雪兆丰年,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的。”丙吉有分寸地笑道。
如今,丙吉在朝堂上起着居中调和的作用,哪里会有人想到,这个儒生模样的朝臣,几个月前曾经刺杀过当今天子呢?
“县官这句话说得倒也在理,只是苦了那征北大军中的兵卒和将士啊。”霍光故意轻叹了一口气。
“嗯?大将军是收到征北大军的捷报了吗?”丙吉敏锐地听出了霍光暗示的意思。
霍光沉默片刻,许久之后才点了点头,但是也没有往下解释的意思。
蔡义不是帝党的核心人物,所以
但是丙吉就不同了,他深知征北大军是霍光翻盘的筹码,而捷报更可以让筹码的重量翻倍。
虽然平日天子谈到这征北大军的时候,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和口吻,但是却也从来没有给丙吉他们交过底。
所以在丙吉和张安世等人看来,这征北大军的捷报就像一把锋利的铡刀,就这样悬在他们的头上,随时可能落下,将他们的人头尽数砍下。
如今,这把铡刀真的要落下来了吗?
突然听到征北大军有捷报送来,就连丙吉这老成持重的人,都难免地露出了惊慌的神情。
“丙公听到这捷报传来,为何不见喜悦,却面有难色?”霍光故意问道。
“下官只、只是听大将军说兵卒要忍受天寒地冻的天气,所以心有愧疚罢了。”丙吉找了一个由头勉强搪塞了过去。
“所以他们能取得大捷就更是不容易了。”霍光点头说道。
“自古出征,最苦的就是这些将士了。”蔡义也插话道。
“蔡公高义,此言说得在理。”霍光罕见地附和道。
霍光可不是在做没有意义的寒暄,而是在用提前想好的话术,先为今日的事情定下一个基调。
虽然蔡义和丙吉是天子那边的人,但是天子太喜欢摆出一幅“礼贤下士”的模样了,所以难免要受朝臣的影响。
如今,让蔡义和丙吉先入为主地认为“大捷”来之不易,那么待会说不定就可以影响到天子。
一旦不知兵的“糊涂”天子认下了这大捷,那后面的事情就都水到渠成了。
“大将军,那可否向我等提前透露一下这捷报的内幕?”丙吉装出了讨好的样子问道,想要提前探听一些消息。
“嗯,时辰也不早了,县官看样子很快就到了,还是等县官来了,老夫再上奏吧。”
丙吉不好再追问下去,只得闭上了嘴。
此时,外面的雪又一次下得急了起来,堂中的温度有一些降低。
三个立场不同的人“心怀鬼胎”,又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了闲话。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时不时就往外看去,都在等着天子的驾临。
半个时辰之后,门外终于是传来了谒者的唱喊:“皇帝驾临!”
连同霍光在内,三人连忙从榻上站了起来,三步并做两步来到了尚书署的院中。
在署的六部尚书、六部御史和掌玺官,以及几十个属官吏员全都来到了院中,恭迎圣驾。
除去不在长安的内朝官外,其余的人都到场了——他们各自还有外朝的官职,所以每日只有早上才来尚书署。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竟然将尚书署逼仄的院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
雪飘落在他们的头顶,被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热气融成水雾,接着蒸腾到了空气中。
一时间,雾气和雪汇合在了一起,有雾凇沆砀之景。
有不明所以的人看到这一幕,定然会以为这些人是在修炼什么长生之术。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天子总算姗姗来迟,昂首走进了院中。
“臣等问皇帝陛下安。”
“众卿平身。”
“诺!”
“今日天寒地冻,众位爱卿回阁去吧,不必在此受冻。”
“谢陛下!”
众人行礼散去,刘贺才径直来到了霍光等人的面前。
他似乎有些愧疚地说道:“几位爱卿,朕昨夜与皇后一道读书,忘了时辰,所以今日起来迟了。”
“陛下和皇后还是要保重圣体,不应为了读书伤了身体,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霍光似乎很是关心地说道。
“仲父说得是,来,进去议论今日的政事吧。”
“诺!”
入堂之后,君臣分别坐定,刘贺就从霍光那气定神闲之下,捕捉到了一丝焦急。
看来,霍光今日是要着急说那“捷报”的事情了。
而刘贺不着急,恰恰相反,他要拖延上一段时间。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