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武帝旧臣,以命报汉;七万降卒(1 / 2)

苏武和傅介子连署的这份奏书很厚实,所以分成了许多张纸。

奏书的

跟随苏武和傅介子等人出使西域的人,都安然无恙。

刘病已、郭解、阮扬这些人此刻就在高平县内,与赵充国所部的中军待在一起。

这让刘贺内心感到一些心安,这些人只要都能活着,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苏傅使团赶在五路大军出塞之前,就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极北的匈奴王庭。

他们经过一些汉匈商人和大汉商人从中斡旋和掩护之后,终于在匈奴辖地寻到了苏武的儿子和李陵。

当他们将刘贺亲笔所写的信交到李陵手中的时候,李陵这个离开了大汉近二十年的“大汉叛臣”当场痛哭流涕,最终答应返回大汉。

这个愿意返汉的李陵死了,这死亡的时间居然和原来历史轨迹中的时间相差无几。

当然,并不像原来一样死于瘟疫。

而是死于兵刃——死于匈奴人兵刃之下。

而李陵的死与赵充国所部带来的大胜息息相关。

原来当李陵跟随苏傅使团即将离开匈奴王庭的时候,他偶然之间获知大汉中有人与匈奴单于庭勾连的秘辛。

为报天子的再造之恩,李陵执意留在单于庭探查消息,因此就耽误了返汉的行程。

最终,范明友与匈奴人有勾连的情报顺利送到了苏武等人的手中,而李陵所行之事东窗事发,最终死在了匈奴人的手中。

连尸首都没有寻回来。

于是,苏傅使团带着这消息,再次历经千辛万苦,在长安城下

而在更早的时候,刘贺曾经派人给赵充国送信,将自己准备与霍光夺权的事情告诉了他。

再加上范明友和田广明两部人马一直在漠北边缘逡巡不前,本就让赵充国有怀疑。

将这三件事合在一起,“老谋深算”的赵充国明锐地分析出了范明友和田广明等人要行的阴谋。

于是,冒着失期和抗诏的巨大风险,赵充国毅然决定返汉,最后带着三万大军从杭爱山出发,连日奔袭到灵武城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充国所部居然真的赶上了范明友等人的谋逆之事。

而后才有了后面的大捷。

刘贺终于看完了信,心中所有的疑团在这一刻全部都解开了。

他从榻上站了起来,在刘德疑惑的目光走到温室殿的大门下,目不转睛地向北方看去。

李陵,这个早该跟着汉武帝消逝在时间洪流中的人,终究还是走了。

至此,见证过孝武皇帝那辉煌、冒进而激昂的时代的人,尽数凋零。

刘贺觉得自己在几个月之前,似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李陵终究不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他身上所背负的争议恐怕也不是自己这个天子能平息的。

苏武和傅介子如果真的将李陵带回大汉来,要洗刷他那叛汉的罪名恐怕仍然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不管刘贺怎么做,恐怕都会引起朝堂上许多人的不满,进而影响到他这个天子的威望。

如今,李陵就这样在匈奴人的辖地死去了,反而是用自己的性命为大汉立下了最后一功。

李陵的族人早已经被孝武皇帝杀得干干净净了,刘贺没有办法再给他们加官进爵。

但是也许李陵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内心对大汉的愧疚至少会减轻许多吧。

刘贺记得,飞将军李广另一枝血脉的曾孙李承还在人世,此刻应该就在光禄寺中担任郎官一职。

他日有机会的话,刘贺可以将这份功劳记在他的身上。

此时,天子又想起了自己给李凌的那封亲笔信。

里面除了有君上对臣子常说的那些老掉牙的场面话之外,刘贺做得最过火的,恐怕就是执晚辈之礼,代替自己那从未谋面的舅公李广利向李凌致歉。

也许,正是刘贺这略显癫悖的举动,才最终让李凌下定了返汉的决心。

而这份决心又促使李陵想要带一件大功非常光荣体面地回到长安,于是才造成了自己的亡故。

不论过程如何,李陵报效大汉的这部分心愿终于算是实现了吧。

刘贺看着北边的天空,看到一片白云垂在天边,正逐渐被阳光染成血红。

也许,在那片遥远的白云之下,就是李陵尸首的埋藏之地吧。

总有一日,汉军会再次踏破匈奴单于庭,为李陵建起一座陵墓。

知我罪者,其惟春秋。

刘贺没有资格评价李陵,许多人都没有资格评价李陵。

经历了三朝的李陵就此逝去,功过自然交给后人和史书来评说吧。

……

当刘贺默默地悼念这从未见过的故人的时候,张安世等人终于来到了温室殿院中。

他们不知天子为何神色肃穆,于是都郑重其事地向天子行礼,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几位爱卿,殿外的风太大了,我等进殿去谈吧。”

“诺!”

很快,君臣几人在温室殿里各自落座。

樊克站在门外,韩德侍立在天子身侧。

刘贺没有着急拿出那几封信,而是先将韩德引荐给了这几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