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官员名单送往温室殿时,张安世的马车停在了大将军后宅的门口。
上一次大朝议,天子对朝堂上许多官员进行了重新任命——官职动了,家也得跟着搬了。
所以这几日,九卿两府的长吏和不少内阁朝臣都在忙着搬家。
因为中朝官和外朝官不可相互兼任,在前衙后宅的成制之下,宅院就有些不够用了。
天子从贪墨案中没收到的宅院里拿出了十几座,分给众朝臣,才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原来的大将军府本身也是大司马府,所以不再担任大司马的张安世是不该入住此处的
但是天子却特意开恩,说张安世仍是大将军又是首席大学士,应该住得宽敞一些。
所以还是让张安世搬进了曾经的霍宅。
至于新的大司马府则换到了原来的丞相府——丞相府则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说实话,张安世是非常不愿意搬进这大将军府的。
虽然这里气派是气派了一些,但却也着实是晦气。
君恩不能负,张安世又怎么能拒绝呢,于是他在上书谢恩之后,阖家就搬进了大将军府。
在入住之前,他特意向天子求了五卷鞭炮,在这大将军府后宅不同位置上,大放了一通。
虽然张安世认为这鞭炮的力量过于刚猛,不合中庸之道,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若是论祛除邪祟的话,这鞭炮看起来确实比爆竹威力更大。
除此之外,张安世还派人把大将军后宅的七八口水井全部清理了一遍,还好,没有发现任何一具死尸。
也不知“大将军府后宅水井中尽是冤魂”这话本就是一个谣言,还是查案的廷尉寺属官已经将井里的尸体清走了。
张安世没有去细查这件事情,因为有一些事情糊涂一些才是最好的。
不过还好,张氏一门搬进此处已经好几天了,后宅一切如常,没有发生任何怪异之事。
张安世从车上下来之后,没有立刻进门,而是抬头看着门上写有“张宅”二字的牌匾。
曾几何时,这牌匾上写的还是“霍宅”呢。
张安世的父亲张汤曾经担任过御史大夫,也是那时开始,张家走向了辉煌。
但是,张安世和自己的父亲张汤在为人处世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张汤不是儒生,而是从最普通最低微的法吏出仕的。
在几十年的仕途中,张汤以熟知律法而闻名,曾经参与制定了《越宫律》和《朝律》。
为官时,张汤打击富商大贾,诛锄豪强并兼之家,被世人称为酷吏,也深得孝武皇帝的重用。
他辅佐孝武皇帝推行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的制度,说是权势滔天也不为过。
张汤一辈子没有当过丞相,但却多次代行丞相之责,权势比丞相还要高许多。
朝堂上的官职根本就做不得数:有天子的信任,御史丞比御史大夫权势还大,没有天子的信任,丞相就是个摆设。
和现在的张安世比起来,当时的张汤在朝堂上的地位更高。
但是,张汤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不过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元鼎二年,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罗织罪名,诬陷张汤囤积居奇,为己牟利。
生性多疑的孝武皇帝信以为真,直接派大臣张禹到张宅来逼问张汤,想让其认罪伏法。
性情刚硬的张汤没有认罪,在上了一封抗辩的奏书之后,自杀而亡。
死后清算家訾,张家阖府只有五百金——全部来自天子的赏赐和平时的钱粮,没有一钱来路不正。
孝武皇帝因为错杀张汤而悔恨不已,并处死了构陷张汤的人,还给年轻的张安世升了官。
但是,家中的这一巨变,让张安世的性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从那时候开始,张安世就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为官更是处处以一个循吏作为标准,生怕被打上酷吏的标签。
张汤自杀二十年后,张安世的兄长张贺受到巫蛊之乱的牵连,被判处宫刑。
这更让张安世噤若寒蝉,在朝堂上不争不抢——一切都是为了避免重蹈父兄的覆辙。
直到现在,张安世眼前还常常浮现父亲吊死在正堂上的一幕。
张安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张家生生不息。
不一定非要位极人臣,但却要能一直在大汉朝堂有一席之地。
霍乱被平定以后,张安世以为天子将成为一个仁君,所以才会“张扬”许多,进谏进言也频繁了许多。
但是没想到,天子却越来越像孝武皇帝了。
这让张安世猛然意识到,不能再像几个月以前那样“张扬”了,而是要更小心一些。
……
就这样,张安世在门前看了一炷香的时间,才逐渐收回了自己的视线。
但是,他仍然没有抬脚走进去,而是背着手仔细地听了听四周的动静。
比以前霍光在时,要冷清了许多。
张安世虽然现在也是大将军,却不用处理军务,以后也不用领兵征战沙场,所以没有建衙的需求。
因此这大将军的前衙自然就空了下来,只有十几个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