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孔家人算老几?!挡朕的路,(2 / 2)

没想到,这孔家人竟然也信了,而且还歪打正着地让孔安国这个该死之人,又活了过来,成了刘贺最大的对手。

刘贺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打碎了牙和着血往下咽啊。

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身为天子的刘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天下大势。

许多事情的走向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变了,许多社会条件也变了。

这意味着刘贺将要面对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而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控也会越来越弱。

“王傅,如此说来,这褒成侯也会来长安?”刘贺有些低落地问道。

“想来应该不会,毕竟大病初愈,又已经是耄耋之年,应该不会擅动了。”王式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听到此处,刘贺的心思稍稍安定了一些。

实在是这孔安国的名望和才学太高了一些,起码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在孔子的子嗣当中,才学最高者莫过于大汉的孔安国和大唐的孔颖达。

旁人只能成为大儒,孔安国是配得上一声巨儒的称呼的。

只要这孔安国不在长安城露面,刘贺身上的压力小许多。

“王傅,再与朕说一说,褒成侯的地位为何如此尊崇。”刘贺再次问道。

“褒成侯精通各经,十六岁就给着伏生学《尚书》,后来又跟着申公学《鲁诗》。”

王式这第一句话,就让刘贺的后脑勺更疼了,脑瓜子仿佛要裂开了一样,炸着疼。

光是孔安国的这两个老师,那就是传奇人物——不只才学高,而且辈分更高。

伏生和申公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秦统一六国之前,他们就开始学儒术了。

大秦统一天下之后,禁止儒术,他们才各自散去——伏生甚至当过始皇帝的博士官。

有秦一代,儒经不现,儒术险些断绝。

孝文帝时,伏生诵读《尚书》,天下才得观《尚书》;申公解《鲁诗》,天下方能有《鲁诗》。

没有他们二人,天下恐怕也就没有《尚书》《鲁诗》这两经了。

孔安国能和他们二人学经,可见辈分高到了什么地步。

同为伏生弟子的晁错足足比孔安国大了五十岁——那可是孝景帝时期的人物了。

硬要算师承的话,孔安国比董仲舒还要高一辈,比天子更四辈。

“简直是个老怪物。”当然,这句话刘贺只敢在心中暗骂而已。

“如此说来,在经学师承当中,孔安国比夏侯胜的辈分和地位更高。”刘贺问道。

“正是,不仅如此,孔安国还在校订古文经,听说已经大有所成了。”王式说道。

所谓古文经,就是用六国文字写就,藏在民间躲过秦火的儒经。

今文经,则是大汉儒生口耳相传,以通行字体隶书写定的儒经。

二者内容上有所不同,又可以相互映证。

孔安国要校订古文经,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开创一个经学流派。

虽然这古文经到后汉才会被重视,但足以看出孔安国经学造诣的深不可测。

幸好这老家伙病重来不了长安,否则再多几个刘贺也不大可能是对手。

“孔霸此人又如何?”刘贺问道。

“其父孔武在孝文帝时出任过大将军,他虽然师从夏侯胜,但自幼就通晓经意,应该不会听夏侯胜的劝阻。”

孔霸的名声虽然没有孔安国那么响亮,但是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汉宣帝曾经请他当丞相,但他却拒辞不就。

能被孝宣皇帝选为丞相,经学造诣不会低的。

“王傅,如此看来,此次辩经,孔霸就是儒林的扛旗之人了。”刘贺皱眉问道。

“陛下圣明,孔霸如今五十有五,正是壮年,经学造诣最为精湛,是陛下的强敌。”王式点头答道。

刘贺沉默了下来,与王式讨论到此处,许多事情就呼之欲出了。

那些将会出现在石渠阁中的大儒们,终于全部露出了真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