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还可能让乌孙国和西域诸国轻看大汉,进而离心离德,引发新的危机。
这就是大汉和属国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发生倾覆。
值得庆幸的是常惠带着二十个昌邑郎参与到了大捷中,这为大汉挽留住了一丝颜面。
想到此处,众人看向天子的眼神再一次变得恭敬起来。
霍光出兵时,天子就数次出言劝阻,但都被霍光驳回了,他们这些臣子也暗笑天子不知兵。
可若没有这不知兵的天子未雨绸缪,大汉的脸恐怕就要丢到交趾去了。
“诸位爱卿似乎还有话说,不妨直言,内阁值房是畅所欲言的地方。”刘贺说道。
“老臣去年率兵出击匈奴,未能取得寸功,实在汗颜,对不住天下百姓。”赵充国自责道。
“微臣与赵老将军有同感,今日看到这捷报,自然更感到无地自容。”韩增也跟着叹气道。
看得出来,这二人都有一颗要建功立业的心。
虽然他们也确实立下了大功,但却是平叛之功,不是拓疆之功,总会有遗憾。
“二位将军不必自责,未能建功,罪责不在你二人,在霍光极其党羽……”
“若不是霍禹等人私通匈奴,早早就将汉军出征的方略告诉匈奴人,你们又怎可能无功而返?”
“乌孙国即使再英勇善战,恐怕也难取得现在的大捷。”
“此事不必再自责了,往事已经过去了,众卿应该向前看,想想大汉该如何谋划。”
在刘贺这番情真意切的安抚和劝勉之下,赵充国和韩增再次拜谢,凝重的脸色终于稍稍和缓。
接着,张安世等人也各自说了自己的看法。
“微臣以为,不管大捷是如何所取,匈奴受损乃无可置疑的事实,边塞安宁,这就是大汉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