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帝建新军,少年争募兵;男儿(1 / 3)

霍光就是用这种方式,将范霍两家的子侄安排到汉军当中,进而掌握汉军的。

幸好,刘氏天命未改,汉军将士仍然更信“天子诏令”,才没有让其作乱得手。

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到了后汉末年,西园八校尉和地方州牧虽然只有统兵权,但调动军队哪里还要虎符呢?

上个月对朝堂进行改革时,刘贺将大司马变成了司马,降低此官的地位,杜绝“司马”夺取军权的可能性。

如今,刘贺推行募兵制,军中募兵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兵卒军校从军的时间也会变长。

这样一来,直接统兵的校尉就更容易积累威望,将兵卒变成自己的私兵部曲。

刘贺的威望处于上升期,无论校尉还是各号将军,威望都不及他。

但是日后,随着君主更迭,年轻的君主难免遇到资深的将帅校尉,军权很有可能就会旁落。

为了让君臣都有一个“好下场”,刘贺要给汉军加上

避免少数人就能掌握所有的汉军。

这一点,大汉历代先帝,已经给刘贺铺好了一条路。

而孝武皇帝更是将此事做到了极致:将汉军主力分为互不隶属的数支部队。

例如,三辅地区的汉主力就分为了南军、北军和巡城亭卒。

其中,南军又分为兵卫、期门郎、羽林郎和车骑都尉;北军则分为八校尉;执金吾还要统辖数千巡城亭卒。

这三支军队互不隶属,戍守区域和作战任务也各不相同。

通过这种“分而治之”的措施,可以避免汉军“沆瀣一气”的可能性。

巫蛊之乱中,戾太子刘据在卫皇后的协助之下,也只能调动部分的兵卫,其余南军和北军仍然只看虎符。

在去年的霍乱中,霍光执掌中枢十几年,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北军和南军,这也让刘贺在危急关头得以翻盘。

将汉军切得细碎一些,并且让各部互相监视掣肘,这就是刘贺今日要打造的

“去年霍乱,南军和北军受损最为严重,想要立刻恢复旧制,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不如打乱编制,保留军名,重新编校新军,反而可以有一番新的气象。”

刘贺终于是“图穷匕见”,谈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张安世等人听完之后,就继续往后翻看《武备会要》,很快就找到了“汉军编制”一栏。

在天子的解释之下,他们慢慢地往下往后读去。

“从今日之后,汉军分为卫戍军和出征军。”

“卫戍军主防御戍守,各城的巡城亭卒、各宫殿的兵卫、各衙署的门亭卒均归入此类。”

“出征军主野战攻伐,南军、北军、各地郡国兵及边郡隧卒,均属于此类。”

“各地郡国兵和边郡隧卒的人数维持久制不变,大郡兵众,小郡兵寡,按需分配。”

“南军包括羽林郎、期门郎、昌邑郎和车骑都尉四军,每军分左中右三校尉,总共就是十二校尉。”

“北军也从原来的八校尉增加到十二校尉。”

“如此一来,南军和北军各有三万人,实力相当,可以形成制衡。”

“两军合在一起,有六万精锐,也可以应付用兵需要了。”

“若是战事紧急,再调郡国兵充实,有募兵为基干,也可以迅速扩充,应对不虞也绰绰有余。”

经过刘贺这样一调整,原本实力更强的南军被削弱了一些,两军也就更为平衡了。

任何一方的校尉聚集作乱,另一方都可以与之其形成对峙。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南军和北军一起勾连串通谋逆的情况。

但是想让二十四个校尉拧成一股绳,难度实在太大了。真到了那一日,大汉的气数也就走到尽头了。

“为防止校尉将所部人马变为私兵部曲,所有校尉五年一轮换。”

“校尉头五年在南军任校尉,那后五年必须到地方任都尉,再过五年方可再轮换回南军。”

“君侯若是升为校尉,亦不可在本营任职,必须与他人进行轮换。”

……

刘贺带着众大学士一条一条地往下细读,整整十条规定,全部是用来地方校尉剩根军营的。

这《校尉轮换法》的繁琐程度已经超过拔擢地方官要遵循的《三互法》了。

不过张安世等人倒也没有觉得天子在小题大做。

身为臣子,他们也不想大汉出现一个专擅军权的权臣,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

就像几个月之前,不仅天子担心乱兵攻破长安城,他们也同样担心。

一个多时辰之后,“汉军编制”这一项终于是讲完了,张安世等人基本上领会了天子的意图。

尤其是韩增和赵充国,他们听得格外认真。

作为日后要领兵的将帅,他们必须对此了若指掌,否则不仅领不好兵,更可能触碰到天子的禁忌。

“出兵之时,朕会相机选用将领出来领兵,具体谋划出征作战之事。”

“各将军虽然不可像从前那样开衙,但是可以在府中聘用三十人以下的门下吏作为幕僚,以备使用。”

“诺!”赵充国和韩增连忙应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