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进了黄池河速度就快了,不长时间就抵达下丘村的码头。
下丘村的码头修得漂亮,并非在河面上延伸出去一截,而是往后缩的岸,拿水泥和石子抹出来的内凹形状。
如此避免河上船只调整不过来撞到码头上,同时也为船只的停泊提供一个位置。
借着原来的地势凹进去六十多步,长一千多步,这样能够停很多船只,装卸货非常方便。
之所以一千多步的长度,是因为水车需要水流驱动,短了的话,水都在外面走。
岸的对面与这边,各有两个水车,凹的位置也差不多。
这样其实还方便下一些虾笼,总是能吃到虾和小鱼,并且不费力气。
船只进两边的凹处,然后发现码头不够用,一千步长,六十步宽,两边加起来装不下朱元璋出行的船只。
有的船卸完了人和货物,转头去丹阳湖里呆着,也有的跑到下游的芜湖,船上面有水兵。
朱元璋不是微服私访,也不存在这等情况,他出一次宫就很不容易了。
岸上早有提前来的护卫守住各个位置,朱元璋带着马皇后和孙贵妃下船。
后面是下丘村的孩子们围绕着的太子妃,太子妃又坐上轮椅了。
她的待遇才是最高的,一旦有危险,下丘村的孩子直接面对。
“铃儿,村子里也有轨道?有那个漂亮的送饭车吗?”
太子妃拉着走在旁边的小丫头的手说话,两个人最亲近。
“可以有,明天行吗?一会儿就找人打造,没什么难度。”小丫头回应。
“那就造一个,我让殿下拉着我在这边转。”太子妃不拒绝。
众人先安排休息的地方,不过有人现在麻了,想走却走不了。
李知县等人又来了,打着了解村子百货商店实行一阶段情况调研的名义来的。
昨天晚上来的,就住在下丘村,想多住几天,反正县里没有事情。
然后……
然后军队来了,限制出入,他们只能呆在自己的房子里。
李知县问情况,没人给他答案,只告诉他们别动,等!
等一等,就等来了大队人马,他们跪在门口迎接圣上。
“起来,都给咱起来,咱差点以为到了宣城县,衙门中的几个重要官员都在啊!”
朱元璋之前得到汇报,宣城县四个主官又跑下丘村来避暑了,甚至还带了好几个吏员。
换一个地方,朱元璋要杀人的,唯独对宣城县和宁国府府衙的官员网开一面。
宣城县就二十二个村子,同时负责县城里的一些治安等事务。
二十二个村子中的二十一个根本不用衙门管,自己发展得挺好的,官员不来捣乱就感恩了。
最后一个就是下丘村,看距离,发现官员在下丘村办公与在宣城县办公差不多。
针对的那些个村子布局,两边几乎相等。
不同的是还有个城,那城不都归宣城县管,有宁国府插手,守城门的兵不可能全是县里的。
那样的话,如果知县造反,直接封锁各城门,调动县里的力量,就能把府衙的官员全抓起来。
这等事情怎么可能会出现?府衙有府衙的队伍,甚至在城里有军队。
眼下这里就是宣城县的中心,官吏跪一片。
“谢陛下!”李知县等人先谢恩,再起来,乖乖地站到一旁。
朱元璋等人开始选地方,下丘村都是二进的二层楼,只有祀堂是三进的,这个显然不行。
下丘村自己人晚上都不愿意进祀堂,何况外人,唯独守村人无所谓。
朱元璋等人住楼房,部分卫护住之前的平房,但没人选择第四个院子。
这边安排着,有人去给太子妃打造南瓜轨道车,其他人挤一挤,去别人家找地方。
二进的二层楼房子很大的,一般朱闻天那时的村子盖房子,二层楼,那都是一进的,盖四层也是一进。
下丘村新的楼房,两进能够轻松装下原来的十户人家。
三进的祀堂,正常人晚上进去,腿不颤抖就是意志坚强的。
守村人不在,里长都不想进,看着祖先的牌位,有时也麻!
而朱闻天到这边后,明显变了个人,说是山神梦中传授什么,其实村民不在乎的。
他们只在乎憨憨依旧能够在祀堂里摆牌位、清理灰尘、夜晚点灯、酣然入睡。
住宿和安保的事情解决完,下丘村的人开始做午饭。
队伍出来的早,走的路也近,划船的速度更快,离吃饭还有大半个时辰。
朱元璋换了常服,与大儿子朱标、二儿子朱樉一起在里长及下丘村孩子们的陪同下四处观看。
“宜长啊!上次说有六百多头大牲口了?闻不到气味啊!”